咽喉炎与扁桃体炎的概述
咽喉炎是咽喉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是扁桃体的炎症,也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一、病因方面
咽喉炎病因:
-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如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较为常见,细菌感染以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见;年龄较小的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受病毒感染引发咽喉炎,而青少年及成人可能因细菌感染发病。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烟雾和酒精刺激咽喉部黏膜,会增加患慢性咽喉炎的风险。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污染的空气环境中,如含有大量粉尘、化学气体的环境,会刺激咽喉黏膜,导致咽喉炎发生;生活方式不规律,经常熬夜、过度用嗓的人群,咽喉部得不到充分休息,也易引发炎症。
扁桃体炎病因:
-感染因素:主要致病菌同样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病毒感染也可引起,如EB病毒等;儿童时期扁桃体是免疫器官,接触病原体机会多,所以儿童扁桃体炎发病率相对较高,而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逐渐完善,发病几率相对降低。
-免疫因素: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隐藏在扁桃体隐窝内的病原体大量繁殖引发炎症;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影响机体免疫力,使扁桃体易受病原体侵袭而发炎。
二、临床表现方面
咽喉炎临床表现:
-急性咽喉炎:起病较急,患者可出现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吞咽时疼痛加重,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儿童可能因咽喉疼痛而拒食;声音嘶哑较为常见,严重时可完全失声,这在用嗓过度的人群或急性咽喉炎伴有喉部炎症时更明显。
-慢性咽喉炎:症状相对持续且反复发作,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如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等,患者常需频繁清嗓,晨起时还可能出现刺激性咳嗽,伴少量黏痰,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年龄较大、能准确表述症状的患者更易察觉这些不适。
扁桃体炎临床表现:
-急性扁桃体炎:突然起病,高热可达39-40℃,幼儿可因高热出现抽搐、呕吐等症状;咽痛明显,吞咽时加剧,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儿童可能因咽痛而表现出烦躁不安;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可有脓性分泌物,这在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中较为典型。
-慢性扁桃体炎:常有反复发作的咽痛病史,平时可有咽部不适、异物感等,小儿扁桃体过度肥大时,可能出现呼吸不畅、睡眠打鼾、吞咽或言语共鸣障碍等,由于扁桃体隐窝内潴留干酪样腐败物或有大量致病菌,患者还可出现口臭。
三、诊断方面
咽喉炎诊断:
-病史询问:详细了解患者发病的诱因、症状持续时间等,如近期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用嗓情况等;对于儿童患者,要询问家长孩子的饮食、睡眠等情况,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提供的信息很重要。
-体格检查:检查咽喉部黏膜情况,急性咽喉炎可见咽喉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慢性咽喉炎可见黏膜慢性充血、淋巴滤泡增生等;必要时可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急性咽喉炎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
扁桃体炎诊断:
-病史询问:询问患者有无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史,近期身体状况等;对于儿童患者,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是否有睡眠呼吸暂停等表现。
-体格检查:观察扁桃体大小、颜色、表面有无分泌物等,急性扁桃体炎时扁桃体充血肿胀明显,表面有脓性渗出物,慢性扁桃体炎时扁桃体大小不一,表面可见瘢痕、凹凸不平,隐窝口有钙盐沉积;实验室检查方面,血常规同样有参考价值,细菌感染时相关指标异常。
四、治疗方面
咽喉炎治疗:
-一般治疗:急性咽喉炎患者要注意休息,多饮水,进易消化食物;慢性咽喉炎患者要改善生活环境,避免接触刺激性因素,年龄较小的儿童需要家长协助保证充足休息和合理饮食。
-药物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喉炎一般对症治疗即可,可使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细菌感染引起的可选用抗生素,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原则,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药物。
扁桃体炎治疗:
-一般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同样需要休息、多饮水,进流质食物,儿童要保证营养摄入;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要增强体质,减少复发诱因。
-药物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多为细菌感染,常用抗生素治疗,儿童用药要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在合适时机可考虑手术治疗,但儿童手术需谨慎评估。
五、预防方面
咽喉炎预防:
-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用嗓,尤其是儿童要控制看电视、玩电子设备的时间;戒烟限酒,减少对咽喉部的刺激。
-环境方面: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定期开窗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污染环境中,儿童所处环境更要注重卫生和空气质量。
扁桃体炎预防: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保证营养全面,让儿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年龄较小的儿童可通过适当的亲子活动等方式促进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避免感染:在呼吸道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儿童的生活用品要定期消毒,减少与病原体接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