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炎和扁桃体炎

一、咽喉炎

(一)定义与分类

咽喉炎是咽部和喉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急性咽喉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病毒如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慢性咽喉炎则常由急性咽喉炎反复发作、长期过度用嗓、吸入有害气体(如工业废气、吸烟等)、鼻腔鼻窦慢性炎症分泌物刺激等原因导致。

(二)症状表现

1.急性咽喉炎:起病较急,常表现为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可伴有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喉部受累时可出现声音嘶哑、咳嗽,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2.慢性咽喉炎:咽部可有各种不适感,如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痒感等,可伴有轻微疼痛,常有刺激性咳嗽,晨起时可出现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伴恶心,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

(三)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1.儿童:儿童咽喉炎可能因免疫力较低更易受感染,症状可能相对较重,如发热更明显,且小儿喉部黏膜较疏松,炎症时易出现水肿导致呼吸困难,需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在生活方式上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嗓,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预防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

2.成年人:长期用嗓人群(如教师、歌手等)易患慢性咽喉炎,需注意合理用嗓,工作间隙适当休息。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成年人应尽量戒烟限酒,减少对咽喉的刺激。

3.老年人:老年人咽喉炎可能与全身免疫力下降、器官功能衰退等有关,要注意加强营养,适当锻炼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积极治疗可能存在的鼻腔鼻窦疾病等诱发因素。

(四)诊断方法

医生一般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检查咽部及喉部黏膜情况)来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血常规检查(若为细菌感染,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升高)、病原学检查(如病毒分离、细菌培养等)以明确病因。

(五)治疗与预防

1.治疗:急性咽喉炎病毒感染所致多为自限性,以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含漱液)清洁口腔、服用解热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缓解发热疼痛等;细菌感染所致需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但需注意过敏情况)。慢性咽喉炎主要是去除病因,如戒除不良嗜好、治疗鼻腔鼻窦疾病等,局部可使用含服药物(如碘喉片)、雾化吸入等治疗。

2.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刺激性物质,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二、扁桃体炎

(一)定义与分类

扁桃体炎是扁桃体的炎症,可分为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主要致病菌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也可由病毒引起;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

(二)症状表现

1.急性扁桃体炎:

-全身症状: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起病急,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寒战、头痛、食欲减退、乏力等,小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昏睡。

-局部症状:剧烈咽痛,多为一侧,可放射至耳部,伴有吞咽困难,扁桃体红肿,表面可有脓性分泌物。

2.慢性扁桃体炎:常有咽部不适、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症状,可反复急性发作,平时可有低热,检查可见扁桃体肥大,表面可见瘢痕,凹凸不平,隐窝口可有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

(三)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1.儿童:儿童扁桃体炎较为常见,由于儿童扁桃体淋巴组织丰富,免疫功能活跃,在1-3岁时扁桃体常呈生理性肥大。儿童急性扁桃体炎易出现高热,需密切监测体温,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同时要注意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慢性扁桃体炎若反复发作影响呼吸、吞咽或导致其他并发症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但要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及收益。

2.成年人:成年人急性扁桃体炎治疗同一般成年人,需注意休息,合理用药。慢性扁桃体炎若频繁发作,影响生活质量,可考虑手术切除扁桃体,但要权衡手术利弊,如术后可能出现的咽部干燥等不适。

3.老年人:老年人扁桃体炎要注意与一些全身性疾病相鉴别,如血液病等可导致扁桃体肿大等类似表现。治疗上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四)诊断方法

医生通过体格检查(观察扁桃体的大小、色泽、有无分泌物等)、血常规检查(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等进行诊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时扁桃体表面的脓性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明确致病菌。

(五)治疗与预防

1.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病毒感染所致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细菌感染所致需使用抗生素,用药要足量、足疗程,以防止转为慢性。慢性扁桃体炎发作时可参照急性发作期治疗,对于反复急性发作、扁桃体过度肥大影响呼吸吞咽、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等情况可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

2.预防:同样要注意增强体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