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如下:
1.一般治疗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
(1)发热:体温低于38.5°C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外用降温贴等;体温高于38.5°C时,可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
(2)口腔疱疹:可使用口腔炎喷雾剂、开喉剑喷雾剂等缓解口腔疼痛;若口腔疱疹溃破,可使用蒙脱石散等药物涂于患处,以促进愈合。
(3)手足口皮疹: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若皮疹瘙痒,可使用炉甘石洗剂等药物止痒。
3.抗病毒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气雾剂、利巴韦林含片等药物可用于手足口病的治疗,但临床疗效尚不明确。
4.并发症治疗
(1)手足口病并发脑炎:可使用甘露醇等药物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若出现惊厥,可使用地西泮、苯巴比妥等药物止惊;若并发呼吸衰竭,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2)手足口病并发心肌炎:应卧床休息,给予营养心肌、改善心肌代谢等治疗,如辅酶Q10、维生素C等。
(3)手足口病并发肺水肿:应给予吸氧、镇静、扩血管等治疗,如吗啡、硝普钠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