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管异物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了解其三大典型临床症状至关重要。这三大典型临床症状分别为:
1.剧烈呛咳:当异物进入气管,会立即刺激气管黏膜,引发剧烈呛咳。这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试图通过强烈的气流冲击,将异物排出体外。这种呛咳通常突然发生,且较为剧烈,与普通咳嗽有明显区别。在一项针对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研究中,超过80%的患者在异物进入气管后即刻出现剧烈呛咳症状。
2.阵发性咳嗽:在异物进入气管初期的剧烈呛咳后,常出现阵发性咳嗽。这是因为异物在气管内持续刺激气管黏膜,导致气道的敏感性增加,引发阵发性的咳嗽发作。阵发性咳嗽的特点是呈间歇性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等,可能会持续数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且在咳嗽发作间期,患者可能相对平静,但容易因一些刺激因素,如体位变动、呼吸气流变化等,再次诱发咳嗽。相关研究表明,约70%的气管异物患者会出现典型的阵发性咳嗽症状。
3.喘鸣音:气管异物可导致气道部分阻塞,气流通过狭窄的气道时,会产生喘鸣音。喘鸣音一般为高调、持续的声音,可在吸气或呼气时出现,以吸气性喘鸣音较为常见。其原理是异物使气道管径变小,气流速度加快,进而引起气道振动产生声音。临床观察发现,约60%的气管异物患者能在听诊时闻及喘鸣音。
二、不同人群在气管异物发生时的表现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由于气道相对狭窄,且自我保护能力和认知能力较弱,更容易发生气管异物。当儿童发生气管异物时,上述三大典型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紧急。由于儿童气道储备能力差,异物导致气道阻塞后,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严重后果。因此,对于儿童气管异物,应尽快就医,切勿自行尝试不恰当的处理方法,如拍背过于用力等,以免导致异物移位,加重气道阻塞。
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牙齿松动或缺失,咀嚼功能下降,吞咽反射也相对迟钝,在进食时容易误吸食物等异物进入气管。而且老年人往往可能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气管异物发生后,心肺功能负担加重,可能使症状更加复杂和严重。对于老年人,在进食时要细嚼慢咽,家人应多留意其进食情况,一旦怀疑发生气管异物,需及时送医。
3.特殊职业人群:如从事建筑、采矿等职业的人群,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较多的粉尘、小颗粒等异物,在工作时如果防护不当,有可能吸入异物到气管。这类人群平时应加强职业防护,佩戴好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若在工作过程中突发类似气管异物症状,应立即停止工作,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三、气管异物的治疗药物:
1.沙丁胺醇:可舒张气道平滑肌,缓解因气管异物刺激导致的气道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2.布地奈德:具有抗炎作用,减轻气管黏膜因异物刺激产生的炎症反应。
四、气管异物的预防措施:
1.儿童:避免给3岁以下儿童喂食坚果、果冻等易导致气管异物的食物。在儿童进食时,要保持安静,避免逗笑、哭闹,防止食物误入气管。同时,要教育儿童不要将小玩具、硬币等放入口中玩耍。
2.老年人:佩戴合适的假牙,定期检查假牙的稳固性。进食时注意力要集中,尽量选择软烂、易咀嚼吞咽的食物,进食速度不宜过快。
3.全体人群:在进行可能产生小颗粒异物的工作或活动时,要做好防护措施。如在进行木工、打磨等工作时,佩戴口罩和防护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