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鼓管堵塞是指咽鼓管因各种原因出现堵塞,导致中耳鼓室负压增加、中耳黏膜静脉扩张、淤血,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咽鼓管堵塞可导致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病因
1.机械性堵塞
(1)咽鼓管本身的病变:如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可导致咽鼓管咽口狭窄或堵塞。
(2)咽鼓管周围组织的病变:如鼻咽癌、咽旁间隙肿瘤等,可压迫或侵犯咽鼓管。
(3)医源性因素:如中耳手术、鼻咽部放疗等,可导致咽鼓管黏膜损伤或粘连。
2.非机械性堵塞
(1)咽鼓管功能不良:如咽鼓管开放障碍、咽鼓管咽口闭锁等。
(2)全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功能紊乱等。
(3)其他:如航空、潜水等,当气压变化过大时,可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咽鼓管堵塞。
二、症状
1.听力下降:患者可出现听力下降,自听增强,有时可伴有耳鸣。
2.耳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耳痛,多为隐痛或胀痛。
3.耳鸣:可出现低调间歇性的耳鸣,如“嗡嗡”声或“卡塔”声。
4.耳闷:耳内堵塞感,可伴有头部沉重感或头部被绷带包扎感。
5.其他:部分患者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等,可采取手术治疗。
(2)去除病因: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可采取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
(3)避免医源性损伤:如中耳手术、鼻咽部放疗等,应注意保护咽鼓管黏膜。
2.局部治疗
(1)咽鼓管吹张:可采用捏鼻鼓气法、波氏球吹张法、导管吹张法等,促进咽鼓管通畅。
(2)鼓膜穿刺抽液:适用于中耳有积液的患者,可抽出中耳内的积液。
(3)鼓膜切开术:适用于中耳有积脓的患者,可切开鼓膜,排出脓液。
3.全身治疗
(1)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等,可用于治疗因细菌感染引起的咽鼓管堵塞。
(2)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可用于治疗因炎症引起的咽鼓管堵塞。
(3)其他:如维生素、能量合剂等,可用于辅助治疗。
四、预防措施
1.积极治疗鼻部疾病:如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等,可减少咽鼓管堵塞的发生。
2.避免用力擤鼻:擤鼻时应按压一侧鼻孔,轻轻擤出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避免用力擤鼻,以免导致咽鼓管压力增加,引起中耳炎。
3.避免耳部感染: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长时间游泳等。
4.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长时间使用耳机可导致外耳道内的耵聍栓塞,影响听力,同时也可导致外耳道炎、中耳炎等疾病的发生。
5.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可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