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经系统发育因素
新生儿大脑皮层发育尚不成熟,对下级中枢抑制功能较差,易出现惊跳反应,此为正常生理现象,随月龄增长逐渐改善,通常3-4个月后明显减轻,主要因婴儿神经系统处于不断发育完善进程中。
二、外界刺激因素
声响刺激:突然的声响易引发宝宝惊跳反射,因其感官对外界环境变化较敏感,微小外界刺激便可触发类似惊吓表现。
强光刺激:强光照射会干扰宝宝睡眠状态,导致其睡觉一惊一惊。
三、睡眠环境因素
温度不适:睡眠环境温度过冷或过热均会使宝宝睡眠不踏实,一般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为宜。
床铺不适:不舒适的床铺会影响宝宝睡眠,造成睡觉一惊一惊的情况。
四、维生素D缺乏因素
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吸收,致神经兴奋性增高,出现睡眠不安、惊跳等表现,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宝宝较充足者更易睡眠惊跳,多见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且日照不足的宝宝,足月儿出生后2周起需补充维生素D,每日400国际单位,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出生后即补,每日800国际单位,3个月后改每日400国际单位。
五、应对措施
营造良好睡眠环境:保持室内温度22-25℃、湿度50%-60%,环境安静、光线柔和。
关注神经系统发育进程: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致的惊跳随月龄增长逐步缓解,家长无需过度担忧。
补充维生素D:按规范为怀疑缺乏者补充维生素D,遵循不同月龄宝宝补充剂量要求。
注意睡眠护理:避免外界突然刺激,如减少突然大声喧哗等,若宝宝除惊跳外伴频繁呕吐、精神萎靡、发热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排查脑部病变等其他疾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