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也与黏膜屏障被破坏有关。其形成和发展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也与黏膜屏障被破坏有关。其他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遗传因素、应激和心理因素等。
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但也可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部分患者可无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并发症,出血量多且急者可危及生命。除了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还可见于以下原因: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硬化导致门脉高压,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后可引起大出血。
2.急性胃黏膜损害:严重感染、大手术、严重创伤、酗酒、大量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引起急性胃黏膜损害,导致出血。
3.胃癌:少数胃癌可发生出血。
4.其他: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食管贲门撕裂综合征、血管畸形、Dieulafoy病变等也可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
如果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应立即就医,进行止血治疗。同时,要禁食水,以减少胃酸分泌,避免加重出血。在病因明确之前,禁止使用止血药、升压药等,以免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