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可初步判断有无感染(白细胞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贫血(血红蛋白降低提示可能有消化道出血相关贫血)等情况。例如,消化道出血时可能出现血红蛋白下降。
2.粪便常规+潜血:检查粪便性状及细胞成分,粪便潜血阳性提示消化道可能存在出血,有助于排查消化道溃疡、肿瘤等疾病。如持续潜血阳性需高度警惕消化道肿瘤可能。
3.肝功能相关指标: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等,可反映肝脏功能状态,因消化系统与肝脏关系密切,肝脏疾病可影响消化功能,反之消化问题也可能累及肝脏。例如,肝炎患者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等表现。
4.胰腺功能相关指标:如淀粉酶、脂肪酶等,有助于判断胰腺是否存在炎症等病变,胰腺是重要消化器官,其病变可影响消化过程。
二、影像学检查
1.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情况,能发现炎症、溃疡、息肉、肿瘤等病变,还可在必要时取组织病理活检,对诊断胃炎、胃溃疡、胃癌等至关重要。成年人多可耐受,儿童需谨慎评估,存在严重心肺疾病、极度衰弱不能配合者不宜进行。
2.结肠镜检查:用于检查大肠及回肠末端黏膜,可发现结肠炎症、溃疡、息肉、肿瘤等病变,对诊断结肠炎、结肠癌等意义重大。老年人需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肠道准备要充分;儿童进行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3.腹部超声:能清晰显示肝、胆、胰、脾等器官形态、大小、结构,可发现脂肪肝、胆囊炎、胆结石、胰腺囊肿等病变。肥胖患者可能因肠气干扰影响观察效果;孕妇需慎用,避免不必要检查。
4.腹部CT及MRI:可更精准显示腹腔内器官细微结构,有助于发现较小占位性病变、肿瘤转移情况等。CT有辐射需权衡利弊;MRI对软组织分辨力高,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可能受限。
三、功能检查
1.幽门螺杆菌检测:常用尿素呼气试验,可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密切相关。儿童检测可选择13C呼气试验相对安全;孕妇一般不建议行有辐射检查,可选血清学等方法但准确性可能受影响。
2.胃酸分泌功能检查:通过特定方法检测胃酸分泌情况,有助于诊断胃酸相关疾病(如胃酸过多的溃疡病等)。老年人胃酸分泌功能可能减退,结果解读需结合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