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治疗
(一)休息与制动
急性痛风发作时,患者应注意休息,减少受累关节的活动,避免负重等,让关节得到充分的放松,以缓解疼痛等不适症状。例如,大脚趾关节受累时,应尽量避免行走,可卧床休息并将患肢抬高,这样有助于减轻局部肿胀。
(二)大量饮水
每日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一般建议饮水量在2000-3000毫升以上,以促进尿酸的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但对于有心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根据具体心肾功能情况调整饮水量,避免加重心肾负担。
二、药物治疗
(一)非甾体抗炎药
1.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消肿的作用。
2.常用药物:如布洛芬等。这类药物适用于大多数轻至中度急性痛风发作的患者,但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肾功能不全等患者需谨慎使用。例如,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诱发溃疡复发、出血等;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后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损害。
(二)秋水仙碱
1.作用机制:秋水仙碱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黏附和吞噬作用,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缓解痛风急性发作的症状。
2.使用注意事项: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较多,如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较为常见,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对于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特殊人群应特别谨慎使用,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三)糖皮质激素
1.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的多个环节,快速减轻炎症和疼痛症状。
2.适用情况:对于不能耐受非甾体抗炎药和秋水仙碱的患者,或者病情较重的急性痛风发作患者可考虑使用。例如,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或者关节腔注射糖皮质激素。但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带来较多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感染风险增加等,所以使用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并密切监测相关不良反应。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糖皮质激素更需谨慎评估利弊。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在治疗急性痛风时,选择药物需更加谨慎。例如,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要注意其对胃肠道和肾功能的影响,可选择对胃肠道刺激相对较小的药物,并定期监测肾功能;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密切监测血糖、血压以及骨质疏松等情况,必要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
(二)儿童患者
儿童急性痛风较为罕见,一旦发生需谨慎选择药物。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休息、适当调整饮食等。若必须使用药物,需严格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如秋水仙碱在儿童中的使用需非常谨慎,应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权衡利弊后使用。
(三)肾功能不全患者
肾功能不全患者排泄尿酸能力下降,在治疗急性痛风时,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剂量需调整。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损害,应避免或谨慎使用;秋水仙碱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需减少剂量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对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也需根据肾功能情况适当调整剂量,并注意监测相关不良反应。
(四)孕妇患者
孕妇急性痛风发作时,治疗需特别谨慎。非甾体抗炎药在妊娠晚期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心血管系统等,应避免使用;秋水仙碱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一般不建议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需在医生充分评估利弊后谨慎选择,需权衡缓解痛风症状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四、饮食与生活方式调整
(一)饮食控制
1.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急性痛风发作期应严格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肝、肾、心等)、海产品(贝类、虾类等)、浓肉汤等。因为这些食物会导致体内尿酸生成增加,加重痛风发作。
2.增加低嘌呤食物摄入:多食用蔬菜(如白菜、芹菜、黄瓜等)、水果(如苹果、香蕉等)、牛奶、鸡蛋等低嘌呤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二)生活方式调整
1.避免饮酒:酒精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无论是啤酒还是白酒、红酒等都应避免饮用。
2.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功能,对痛风的控制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