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梗阻是什么意思

幽门梗阻的定义

幽门梗阻是指胃的幽门部位发生梗阻,导致胃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幽门是胃的出口,正常情况下,食物从胃进入十二指肠是顺畅的,但当各种原因导致幽门狭窄或阻塞时,就会出现幽门梗阻。

常见病因

溃疡病: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是引起幽门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瘢痕,可导致幽门狭窄。在青壮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与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等可能有关,溃疡的发生发展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

肿瘤:胃窦部的肿瘤,如胃癌等,也可引起幽门梗阻。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多见,随着年龄增长,胃部发生肿瘤的风险增加,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都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

先天性幽门狭窄:多发生在新生儿期,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以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有关,男婴相对多见。

临床表现

呕吐:是幽门梗阻最突出的症状。呕吐物量大,含有隔餐甚至隔夜的食物,有酸臭味,但不含胆汁(如果是高位梗阻可能会有胆汁反流,低位梗阻呕吐物特点不同)。呕吐后患者会感觉腹部不适缓解。这种呕吐情况在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新生儿期发病的患儿呕吐会比较频繁,且可能影响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成人患者则可能因长期呕吐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

腹胀:患者会感觉上腹部胀满,尤其是在进食后更为明显。

胃型和蠕动波:医生查体时可能会发现上腹部有胃型,即隆起的胃轮廓,还能看到胃蠕动波,从左肋下向右上腹移动。

水电解质紊乱:长期呕吐会导致大量的胃液丢失,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氯血症等,可出现乏力、心律失常等表现。在儿童患者中,水电解质紊乱可能会严重影响其生理功能,导致精神萎靡等情况;成人患者也会因电解质紊乱出现相应的全身不适症状。

诊断方法

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幽门部位的情况,明确梗阻的原因是溃疡瘢痕、肿瘤等,还能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病变性质。对于各年龄人群都可以进行,但新生儿可能需要特殊的小儿胃镜操作。

X线钡餐检查:口服钡剂后,通过X线检查可以看到胃扩张,钡剂通过幽门困难等情况,有助于诊断幽门梗阻以及判断梗阻的程度等。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进行该项检查,但新生儿要注意钡剂吸入等风险。

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液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电解质情况,如血钾、血氯等水平,还可以进行血常规检查,了解有无贫血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和影响程度不同,需要密切监测。

治疗原则

非手术治疗:对于溃疡病引起的幽门梗阻,在急性期需要禁食、胃肠减压,通过胃肠减压抽出胃内的潴留物,同时静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于儿童患者,胃肠减压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损伤患儿胃肠道;成人患者则要注意保持胃肠减压管的通畅。经过一段时间的非手术治疗,部分溃疡引起的幽门梗阻可能会缓解,溃疡得到控制后梗阻可能不再复发,但如果是肿瘤等原因引起的,非手术治疗只是暂时缓解症状,还需要进一步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如果是肿瘤导致的幽门梗阻,或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胃大部切除术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手术的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有所不同,新生儿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精细操作和术后精心护理;成人患者要根据其全身状况等综合评估手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