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可按照动脉血气分析、发病急缓、发病机制等进行分类,具体如下:
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Ⅰ型呼吸衰竭:即缺氧性呼吸衰竭,常见于肺换气功能障碍疾病,如严重肺部感染、间质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等。其特点是氧分压(PaO2)<60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低或正常。
Ⅱ型呼吸衰竭:即高碳酸性呼吸衰竭,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常见于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肌无力、上气道阻塞等疾病。其特点是PaO2<60mmHg,同时伴有PaCO2>50mmHg。
2.按发病急缓分类: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原来正常,由于突发的致病因素,如严重肺疾患、创伤、休克、电击、急性气道阻塞等,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是指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度肺结核、肺间质性纤维化、肺尘埃沉着病等,其中一些患者可能在疾病过程中因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呼吸衰竭。
3.按发病机制分类:
泵衰竭:主要是指神经肌肉病变引起的呼吸衰竭,如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有机磷中毒等,导致呼吸动力不足,引起通气功能障碍。
肺衰竭:主要是指肺部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如肺炎、肺气肿、严重肺结核等,导致肺泡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
不同类型的呼吸衰竭治疗方法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