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伤口在愈合进程中,若局部存在污垢或处于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进而刺激神经引发瘙痒。对于不同人群,均需运用生理盐水等温和清洁剂轻柔清洗伤口,清除分泌物后以干净纱布覆盖,维持伤口干燥透气状态,此有助于伤口愈合并减轻痒感。例如儿童皮肤娇嫩,更要杜绝污垢残留以避免刺激;老年人伤口愈合慢,保持清洁能降低感染风险从而缓解痒感。
二、避免搔抓伤口
无论何种年龄,搔抓伤口都会破坏正在修复的表皮组织,可能致使伤口二次损伤、出血甚至感染,进而加重瘙痒程度。需引导患者及看护人员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阻止搔抓行为,儿童因自控力差,家长需加强看护,防止因搔抓影响伤口愈合。
三、冷敷缓解痒感
适当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从而减轻痒感。一般可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隔着衣物或纱布对伤口周围进行冷敷,每次冷敷时长控制在5~10分钟,需留意避免冻伤皮肤。不同年龄对冷敷的耐受有别,儿童冷敷时更需严格把控温度与时间。
四、合理使用药物
若伤口痒感较为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痒药物,如含激素类或非激素类止痒药膏,但要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尤其需关注低龄儿童用药禁忌,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方式缓解痒感。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伤口愈合能力下降,伤口痒时更需注重避免感染,除保持伤口清洁外,还应密切观察伤口愈合状况。
孕妇:伤口痒时用药需谨慎,应先咨询医生后再选择合适缓解方法。
儿童:除避免搔抓外,可给儿童穿戴合适防护用品以减少搔抓机会,同时加强看护确保伤口正常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