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场急救处理
当发生下巴脱臼时,患者首先应保持放松状态,尽量避免紧张焦虑。可寻求专业医护人员帮助进行复位,常用复位方法有口内法和口外法。口内法是术者将双手拇指用纱布包裹后放入患者口腔内,置于两侧下磨牙咬合面上,其余手指握住下颌体部,然后缓慢向下按压下颌骨,同时将下颌骨向前推,使髁突回到关节窝内;口外法是术者用双手拇指放在患者两侧突出的髁突前方,其余手指握住下颌体,然后向后上方推压髁突使其复位。
二、复位后的处理
1.限制下颌活动:复位后需短时间内限制下颌的大幅度运动,避免再次脱位。可使用绷带等对下颌进行简单固定,限制下颌活动2~3周,在此期间应尽量进食软食,避免大张口动作,如打哈欠时要用手托住下巴等。
2.康复观察:复位后要密切观察下颌的功能恢复情况,若出现疼痛持续不缓解、下颌运动受限加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复诊。
三、预防复发措施
1.避免诱发动作: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可能导致下巴脱臼的大张口动作,如长时间大张口打哈欠、大笑、进食大块过硬食物等。对于有习惯性下巴脱臼倾向的人群,更要格外注意这些动作的控制。
2.增强下颌稳定性:可通过适当的咀嚼肌锻炼来增强下颌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从而提高下颌关节的稳定性,例如进行缓慢的咀嚼动作训练,但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锻炼导致肌肉疲劳。
3.手术干预:对于频繁复发下巴脱臼且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关节囊紧缩术等,通过手术方式来加强关节囊的稳定性,减少脱位的发生概率。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下颌关节韧带相对松弛,发生下巴脱臼时家长切勿自行盲目复位,应立即带儿童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轻柔复位,复位后要告知家长避免儿童进行可能导致下颌过度活动的行为,如剧烈哭闹时大张口等。
2.老年人:老年人下巴脱臼可能与骨质疏松、关节退变等因素有关,复位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头部剧烈运动,同时应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以降低再次脱位的风险。
3.有基础疾病患者: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下巴脱臼复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对操作的耐受性,复位操作应尽量轻柔、快速,以减少对患者身体的刺激,复位后也要密切关注患者基础疾病的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