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理与成像基础
1.1CT(含ECT中CT部分)基于X射线穿透人体后不同组织对X射线吸收差异,经计算机处理生成断层图像;MRI是利用磁场及射频脉冲使体内氢原子核共振,检测信号后重建图像;超声依靠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反射、散射特性成像。
二、成像特点差异
2.1空间分辨率:CT对骨骼等高密度组织空间分辨率较高;MRI对软组织分辨率佳,可清晰呈现脑部、关节软骨等精细结构;超声受气体、骨骼干扰大,深部组织空间分辨率相对有限。
2.2对比度:MRI通过不同加权成像获丰富组织对比度,能区分灰质、白质等;CT依赖不同组织对X射线衰减差异形成对比度;超声依据组织界面反射情况成像,血流等可通过多普勒超声显示特殊对比度。
三、适用范围区别
3.1CT:常用于急性创伤骨骼骨折快速筛查、肺部结节初步判断,对钙化灶显示敏感;ECT中用于核素成像解剖定位。
3.2MRI: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梗死、肿瘤)、关节软组织损伤(如韧带、半月板损伤)、盆腔脏器病变等,对脊髓病变显示优于CT;但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金属关节等)者禁忌。
3.3超声:常用于产科检查胎儿情况、浅表器官(如甲状腺、乳腺)检查、心血管血流动力学评估等,可实时动态观察,适合孕期等人群常规监测,然对骨骼、气体覆盖部位成像受限。
四、辐射与安全性考量
4.1CT存在X射线辐射,儿童、孕妇等辐射敏感人群需权衡检查收益与辐射风险;MRI利用磁场和射频,无电离辐射,但体内有金属异物时可能因磁场作用移位或发热等风险;超声无辐射,相对安全,可多次重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