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理性曲度变直的定义
生理性曲度变直是指人体脊柱(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等部位)原本存在的正常生理弯曲出现变平或消失的状态。以颈椎为例,正常颈椎有向前凸的生理曲度,而生理性曲度变直时,该向前的弯曲程度减小或消失;胸椎原本有向后凸的生理曲度,腰椎有向前凸的生理曲度,同理,这些部位的正常生理弯曲出现变平或消失即称为生理性曲度变直。
二、脊柱正常生理曲度的意义
脊柱的生理曲度具有重要功能,如颈椎生理曲度可增加颈椎的弹性,缓冲头部运动时对脊柱的震荡,分散压力;胸椎生理曲度有助于维持胸腔内器官的正常位置和功能;腰椎生理曲度能平衡身体重心,保证人体正常的站立和行走功能等。
三、导致生理性曲度变直的常见因素
(一)不良生活方式
1.长期不良姿势:例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伏案工作、躺着看书等,这类行为会使颈椎、腰椎等部位长期处于非生理弯曲状态,久而久之易导致生理性曲度变直。以长期低头看手机为例,颈部长期前屈,会打破颈椎原有的力学平衡,逐渐引起生理曲度改变。
2.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脊柱周围肌肉力量减弱,对脊柱的维持和保护作用下降,也容易引发生理性曲度变直。
(二)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脊柱会出现退变,椎间盘水分减少、弹性下降,脊柱的稳定性降低,进而可能导致生理性曲度逐渐变直,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中相对常见。
(三)疾病或外伤影响
某些颈部外伤、腰部外伤等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脊柱的正常结构和力学平衡,引发生理性曲度变直;此外,一些脊柱相关疾病在病程发展过程中也可能导致生理性曲度改变。
四、不同人群的相关注意事项
(一)成年人
长期伏案工作的成年人需特别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定时起身活动颈部、腰部等部位,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以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例如每工作1小时左右,起身做5-10分钟的颈部左右转动、腰部伸展等活动。
(二)儿童及青少年
儿童和青少年处于脊柱发育阶段,不良姿势(如书包过重、长期弯腰驼背等)易影响脊柱生理性曲度的正常发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坐姿、站姿,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游泳、跳绳等,有助于促进脊柱正常发育,预防生理性曲度变直的发生。
(三)特殊病史人群
有脊柱相关病史或曾有脊柱外伤史的人群,需更加注重脊柱的保护,遵循医生的康复建议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定期进行脊柱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生理性曲度变直情况,避免曲度变直进一步加重影响脊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