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口腔清洁
正确刷牙: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选择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面-咬合面的顺序,使刷毛进入龈沟和邻间区,做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移动约1毫米,依次刷完每一个牙面。对于儿童,家长应帮助其刷牙,选择适合儿童的含氟牙膏,因为适量的氟化物可以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一般3岁以下儿童使用米粒大小的牙膏,3-6岁儿童使用豌豆大小的牙膏。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牙齿结构和口腔卫生维护能力有所不同,儿童由于自我口腔清洁能力较弱,更需要家长的协助;成年人则需要养成良好的自主刷牙习惯。
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每天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齿邻面,清除牙菌斑和食物残渣。牙线可以有效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对于牙缝较宽的人,牙缝刷是更好的选择。老年人牙齿间隙可能增大,使用牙线或牙缝刷能更好地清洁邻面;而青少年牙齿排列相对较紧密,正确使用牙线也很重要。
合理饮食
控制含糖食物摄入:减少食用糖果、蛋糕、甜饮料等含糖量高的食物。因为口腔中的细菌会利用糖分产生酸性物质,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齿,导致牙菌斑形成。例如,经常喝甜饮料的人群比很少喝甜饮料的人群患龋病的风险更高。不同年龄段对糖分的代谢和牙齿的耐受力不同,儿童对甜食的喜好较高,更应严格控制;成年人也要注意减少含糖食物的频繁摄入。
增加富含纤维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这类食物在咀嚼过程中可以起到机械清洁作用,帮助摩擦牙齿表面,减少牙菌斑的附着。例如,芹菜等粗纤维蔬菜,在咀嚼时能像刷子一样清洁牙齿。不同年龄的人群在选择富含纤维食物时可根据自身咀嚼能力进行调整,老年人可以选择较软的富含纤维食物。
定期口腔检查和洗牙
定期口腔检查: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由专业牙医进行口腔健康评估,及时发现早期牙菌斑相关问题,如龋齿早期迹象等。儿童应从第一颗牙齿萌出后6个月内进行第一次口腔检查,之后定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口腔问题,因为儿童处于牙齿发育和龋病高发阶段。成年人也应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口腔内潜在的牙菌斑相关疾病。
定期洗牙:每年进行1-2次洗牙,清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牙结石等。洗牙可以通过专业的器械去除牙齿表面和牙龈沟内的牙菌斑和牙结石,预防牙龈炎、牙周炎等疾病。老年人由于口腔卫生维护相对可能不如年轻人,更容易形成牙结石,更需要定期洗牙;妊娠期女性由于激素变化,更容易患牙龈炎,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洗牙的频率,但要注意洗牙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使用含氟牙膏:含氟牙膏中的氟化物可以与牙齿中的羟基磷灰石结合,形成更坚固的氟磷灰石,增强牙齿对酸的抵抗力,从而预防牙菌斑导致的龋病。不同品牌的含氟牙膏氟含量可能略有不同,应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的含氟牙膏,一般成人含氟牙膏氟含量在1000-1500ppm,儿童含氟牙膏氟含量在500-1100ppm。儿童使用含氟牙膏时要注意防止吞咽,因为儿童可能会不自觉吞咽牙膏,过量摄入氟化物可能导致氟斑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