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
表现: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就是腰痛,疼痛部位主要在下腰部或腰骶部,这是因为椎间盘突出刺激了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所致。
年龄因素: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中老年人相对更常见,这与椎间盘的退变等因素有关;年轻人若有腰部外伤等情况也可能引发。
生活方式: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久坐久站、腰部姿势不良等人群,腰部承受的压力较大,更容易出现腰痛症状。
病史:有腰部既往损伤史、腰椎间盘退变病史等人群,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更高,早期也更易出现腰痛表现。
下肢放射痛
表现:疼痛可沿着坐骨神经走行方向放射,从臀部开始,逐渐放射到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甚至足部。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腹压增加的动作会使放射痛加剧。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均可出现,但随着年龄增长,神经受压等情况可能更易导致放射痛。
生活方式:长期保持不良姿势、腰部过度劳累等生活方式,会增加神经受压引发放射痛的几率。
病史:有腰椎相关疾病病史的人群,下肢放射痛出现的可能性相对更高。
下肢麻木
表现:下肢可出现麻木感,多与下肢放射痛同时存在,麻木部位与放射痛区域基本一致。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年龄较大者神经退变等因素可能使其麻木症状更明显。
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神经受压等情况,进而导致麻木症状。
病史:有腰椎病变病史人群更易出现下肢麻木早期症状。
间歇性跛行
表现: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坐下或蹲下休息后才能继续行走,但继续行走一段距离后又会重复出现上述症状。
年龄因素: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与腰椎退变等因素有关。
生活方式:长期腰部劳损等生活方式不利于腰部健康,易引发间歇性跛行。
病史:有腰椎间盘突出相关病史或其他腰椎疾病病史者,更易出现该早期症状。
肌肉力量下降
表现:下肢肌肉力量可能逐渐下降,比如抬腿困难等,严重时可能影响行走、持物等功能。
年龄因素:年龄越大,肌肉等组织退变,力量下降可能更明显。
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腰部问题,进而影响下肢肌肉力量。
病史:有腰椎间盘突出相关病史人群,早期可能出现肌肉力量下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