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
表现:多数患者最先出现腰痛,疼痛程度不一,有的为腰部隐痛,有的则较为剧烈。疼痛可因咳嗽、打喷嚏、排便等腹压增加的动作而加重。
年龄因素: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年轻人可能因长期久坐、腰部劳损等引发,中老年人则可能与腰椎退变等因素相关。
生活方式: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久坐久站、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更易出现腰痛症状。
病史:有腰部外伤史、长期腰部姿势不良等病史的人,发生腰椎间盘突出早期腰痛的风险相对较高。
下肢放射性疼痛
表现:疼痛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直至足部放射,可伴有麻木感。咳嗽、打喷嚏、弯腰等动作可使疼痛加剧。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出现,但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退变导致神经受压的情况可能更常见。
生活方式:长期保持不良姿势、腰部过度劳累的人群,下肢放射性疼痛出现的几率增大。
病史:有腰椎间盘退变、腰部曾受过伤等病史的人,更容易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
下肢麻木
表现:下肢可出现麻木感,感觉像有蚂蚁爬行,麻木区域与放射性疼痛区域大致相同。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年龄较大者由于腰椎退变等原因,麻木发生率可能相对高一些。
生活方式:长期腰部受力不均、缺乏正确腰部保养的人群,更易出现下肢麻木。
病史:有腰椎间盘相关病史、腰部神经曾受影响的人,下肢麻木出现的可能性增加。
肌力下降
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所涉及神经支配区域的肌肉肌力下降,比如足背伸无力等,走路时可能有踩棉花感。
年龄因素:年龄较大、腰椎退变明显的人群,肌力下降的情况可能更易发生。
生活方式:长期腰部活动受限、缺乏康复锻炼的人群,肌力下降风险较高。
病史:有较严重腰椎间盘问题病史的人,肌力下降的可能性增大。
间歇性跛行
表现: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停下休息一段时间才能继续行走,再次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复发。
年龄因素:中老年人由于腰椎退变等原因,相对更易出现间歇性跛行。
生活方式:长期腰部过度使用、缺乏适当运动的人群,发生间歇性跛行的风险较高。
病史:有腰椎管狭窄相关病史或腰椎间盘突出病史较久的人,间歇性跛行出现的几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