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真的来月经了?

一、月经的定义及正常月经周期

月经是女性生殖系统周期性变化导致的子宫内膜脱落及出血现象,正常月经具有周期性,一般月经周期为21-35天,平均28天,每次月经持续时间称为经期,一般为2-8天,平均4-6天,经量为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正常经量为20-6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二、判断真的来月经的要点

(一)出血的时间和规律

1.与周期的关系

正常情况下,出血时间符合自身平时的月经周期规律。例如,既往月经周期规律为28-30天,本次出血时间在预计的周期范围内。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若月经周期推迟后出现阴道出血,需与妊娠相关出血相鉴别,可通过尿妊娠试验等初步判断。

2.出血的持续性

月经出血是有一定持续性的,一般不会突然大量出血又迅速停止,而是有一个逐渐增多然后逐渐减少的过程。比如开始量少,1-2天后逐渐增多,到中期达到相对稳定的量,之后又逐渐减少至停止。

(二)出血的特征

1.颜色

月经血通常是暗红色的,这是因为月经血中含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等,且不是新鲜的动脉血。而异常出血可能颜色有差异,如鲜红色可能提示有较多动脉性出血等异常情况。

2.质地

月经血一般不凝固,这是由于月经血中含有前列腺素及纤溶酶等,能防止血液凝固,但在出血量多或者出血速度快时,可能会有小凝块。如果血液凝固且量多,可能存在异常情况。

(三)伴随症状

1.腹部症状

月经期间部分女性会有下腹坠胀、轻微疼痛等不适,这是因为前列腺素的作用导致子宫收缩引起的。这种疼痛一般可以忍受,且随着月经的结束会逐渐缓解。如果出现剧烈的下腹疼痛,难以忍受,就需要考虑是否有其他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情况。

2.全身症状

有些女性在来月经时可能会有乏力、乳房胀痛等表现。乏力是因为月经期间身体处于失血状态以及激素变化等因素影响;乳房胀痛是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导致乳腺增生等引起。但这些全身症状并不是特异性的,需要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判断。

三、不同人群判断月经的特殊情况

(一)青春期女性

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尚在发育中,月经周期可能不太规律。判断时要关注出血是否符合大致的生理发育阶段,同时要注意与病理情况鉴别。例如,初潮后的1-2年内,月经周期可能会有较长时间的不规律,但一般会逐渐趋于规律。如果青春期女性出现大量出血、出血时间过长等情况,要警惕有无血液系统疾病等其他问题,因为青春期女性身体各方面还未完全成熟,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健康隐患。

(二)围绝经期女性

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月经会出现紊乱。判断来月经时要注意出血的时间、量等与既往月经的差异。围绝经期女性月经可能会出现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减少等情况。如果出现大量阴道出血,持续时间长,需要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妇科疾病。同时,围绝经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波动大,可能伴随更明显的全身症状,如潮热、情绪波动等,在判断是否来月经时要综合这些全身表现。

(三)有基础疾病的女性

对于患有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基础疾病的女性,判断来月经时要格外注意。例如,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除了关注月经出血情况外,还要注意经量是否较以往明显增多,经期是否延长,因为子宫肌瘤可能会导致月经改变。如果本身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会影响月经周期和经量,所以在判断是否来月经时,要结合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以及月经的具体表现来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