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经的特征表现
(一)出血的规律性
正常月经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出血的间隔时间相对固定,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对于有规律月经周期的女性,可依据自身以往月经周期来判断此次阴道出血是否符合该规律。例如,某位女性以往月经周期均为28天左右,此次出血时间与以往周期规律相符,就可能是来月经了。
(二)出血量
正常月经量为20~60毫升,超过80毫升为月经过多。来月经时一般出血量不会突然大量涌出,而是呈现逐渐增多又逐渐减少的过程。可以通过使用卫生巾的情况来大致判断,正常情况下每2~3小时更换一次卫生巾,且不会出现大量渗漏的情况。如果阴道出血量大且毫无规律,就不太符合正常月经的出血量特征。
(三)出血颜色
月经血一般呈暗红色,除了血液外,还含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等。如果阴道出血颜色鲜红且无其他月经伴随特征,可能不是正常月经。
二、与其他类似阴道出血情况的区分
(一)与妊娠相关的出血
1.先兆流产或宫外孕:怀孕后出现的异常阴道出血容易被误认为是月经。例如,宫外孕时,除了阴道少量出血外,还可能伴有腹痛等症状,且这种出血通常不符合正常月经的周期、量和颜色等特征。先兆流产的女性也会有阴道少量出血,同时可能伴有下腹部隐痛等,与正常月经有明显区别。
2.葡萄胎:葡萄胎患者也会出现阴道出血,一般在停经2~4个月后开始不规则阴道出血,量多少不定,时多时少,有时还会排出水泡样组织,这与正常月经完全不同。
(二)与妇科疾病相关的出血
1.子宫肌瘤:黏膜下子宫肌瘤可能导致月经改变,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但月经周期可能相对正常。不过其出血特点与正常月经有差异,正常月经是周期性出血,而子宫肌瘤引起的出血可能没有明显周期性,且可能伴有下腹坠胀、腰酸等症状。
2.宫颈病变:宫颈息肉、宫颈癌等宫颈病变也可能引起阴道出血。宫颈息肉导致的出血一般为接触性出血,在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宫颈癌患者除了不规则阴道出血外,还可能有阴道排液等症状,与正常月经的表现不同。
三、不同人群的判断差异
(一)青春期女性
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月经可能不太规律。但如果出现阴道出血,可观察出血情况与自身身体变化的关系。例如,青春期女性月经初潮后的1~2年内,月经周期可能不太固定,但随着身体逐渐发育成熟,会逐渐趋于规律。如果阴道出血毫无规律且伴有其他不适,如严重腹痛等,需要及时就医排查异常情况。
(二)围绝经期女性
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月经会出现紊乱,可能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月经量增多或减少等。此时判断是否来月经需要结合之前的月经情况。比如,一位围绝经期女性以往月经周期为28天,近期出现月经周期延长至40多天,且出血量、颜色等符合月经特征,可考虑是来月经,但如果出血情况与以往完全不同,就需要警惕是否有其他妇科疾病。
(三)哺乳期女性
哺乳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月经恢复时间因人而异。部分哺乳期女性可能会有少量阴道出血,这可能不是正常月经。判断时要考虑哺乳期的特殊情况,如果出血伴有乳房胀痛等哺乳相关情况,且不符合正常月经的规律等特征,要注意与月经区分。比如,哺乳期女性出现阴道出血,量少且无月经周期规律,同时乳房正常哺乳无异常,就需要进一步观察是否为异常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