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小儿佝偻病的病因什么

小儿佝偻病的诱发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维生素D摄入不足:

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较少,如母乳、牛乳中含量均较低,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若小儿出生后未及时补充鱼肝油、维生素D制剂,或户外活动少,阳光照射不足,也会导致体内维生素D缺乏。

2.钙含量过低或钙磷比例不当:

人乳中钙、磷含量虽低,但比例适宜(2:1),有利于钙的吸收。而牛乳钙、磷含量较高,但钙磷比例(1.2:1)不当,不利于钙的吸收。

若饮食中钙含量不足,或肠道对钙的吸收不良,也会导致血钙降低,进而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动员骨钙释出,使血钙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但此时骨骼中的钙却会脱钙、疏松。

3.其他因素:

早产儿、双胎儿出生后生长发育快,需要维生素D多,且体内储存量不足,容易发生佝偻病。

生长发育过快,如肥胖、糖尿病患儿,因体内代谢快,维生素D消耗多,也容易发生佝偻病。

疾病因素,如慢性腹泻、肝胆、肾脏疾病等,可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长期服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药物,可促进肝氧化酶的作用,加速维生素D的分解和代谢,也会导致佝偻病的发生。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对小儿的健康有一定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骨骼改变:初期常表现为多汗、夜惊、烦躁不安等,进而出现颅骨软化、方颅、鸡胸、漏斗胸、“O”形腿或“X”形腿等骨骼畸形。

2.肌肉松弛:腹部膨隆如蛙腹,常伴有腹肌无力、便秘等症状。

3.免疫力下降: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疾病。

4.影响智力发育:严重佝偻病患儿可出现智力发育迟缓、表情淡漠等症状。

为了预防小儿佝偻病,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小儿有足够的营养摄入。

2.生后2周起,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800IU,直至2岁。

3.多带小儿进行户外活动,增加阳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4.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佝偻病的早期表现。

如果怀疑小儿有佝偻病,应及时带其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血清25-(OH)D3测定、骨碱性磷酸酶测定等,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补充维生素D、钙剂,以及适当的户外活动和光照等。同时,家长应注意给小儿提供均衡的饮食,保证营养摄入,以促进骨骼的正常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