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此类药物可缓解风湿患者的疼痛、肿胀等炎症表现,常见药物如布洛芬等,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来发挥抗炎止痛作用,但需注意其可能对胃肠道等产生一定刺激。
2.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能延缓病情进展,如甲氨蝶呤,可抑制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干扰嘌呤合成,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延缓关节破坏,但使用时需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
3.生物制剂:对于难治性或病情较重的风湿患者,生物制剂有一定应用,例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等,通过特异性结合肿瘤坏死因子发挥作用,但需评估感染等风险。
二、非药物治疗
1.康复锻炼: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适度的关节功能锻炼,如在缓解期可进行游泳,利用水的浮力减轻关节负重,同时锻炼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也可进行简单的关节屈伸、旋转等活动度训练,维持关节功能,但需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加重关节损伤。
2.物理治疗:可采用热敷、理疗(如红外线照射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但需注意温度和时间把控,避免烫伤等情况。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风湿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用药需格外谨慎,应优先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可能抑制骨骼发育等的药物,且康复锻炼需在专业医生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确保锻炼方式安全合理。
2.孕妇风湿患者:用药需权衡胎儿风险,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非药物治疗如物理治疗等相对更为安全,但需在医生评估后实施,密切监测胎儿情况。
3.老年风湿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在选择药物时需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同时康复锻炼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进行,避免因锻炼不当导致跌倒等意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