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不良常见病因

小儿营养不良的常见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饮食因素:

摄入不足:长期饮食不足,如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时添加辅食;人工喂养者,食物的选择和调配不当;突然断奶,婴儿不能适应新的食品等,均可导致营养不良。

营养素吸收不良: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上的异常,如迁延性腹泻、慢性痢疾、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营养素需要量增加:急慢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生长发育快速阶段、活动期、早产儿、双胎儿等均需要增加营养素的摄入。

2.疾病因素:

慢性疾病:患慢性腹泻、慢性痢疾、寄生虫病、结核病等,因长期食欲不振、吸收不良而导致营养不良。

先天性畸形: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食管狭窄、贲门松弛等,因食物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而发生营养不良。

其他:某些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也可影响营养素的代谢和吸收,如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3.心理因素:

情绪: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可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影响营养素的吸收。

行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暴饮暴食等,可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或不均衡。

4.其他因素:

早产和双胎:出生体重较低的婴儿,由于先天不足,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宫内感染:母亲在妊娠期感染病毒、细菌等,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药物: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癫痫药等,可能会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和代谢。

针对小儿营养不良,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和数量。

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进餐,避免挑食、偏食、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

3.提供舒适的进餐环境:进餐时保持安静,避免看电视、玩玩具等,让孩子专注于进食。

4.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纠正营养不良,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5.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慢性腹泻、慢性痢疾等,以改善营养状况。

6.给予心理支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足够的关爱和鼓励,帮助孩子树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