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次全切和全切的区别有哪些

子宫次全切和全切的区别

一、手术范围不同

子宫次全切:是保留宫颈的子宫切除术,即切除子宫体,保留子宫颈。

子宫全切:是将子宫体和子宫颈一并切除。

二、对内分泌的影响不同

子宫次全切:由于保留了宫颈,卵巢的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受影响相对较小,对内分泌功能影响相对较小,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相对较轻。因为卵巢的血供主要来自卵巢动脉和子宫动脉的上行支,子宫次全切时对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影响相对较小,所以卵巢功能受影响程度相对子宫全切要轻。

子宫全切:切除了子宫体和宫颈,会对卵巢的血液供应有一定影响,可能会使卵巢功能衰退相对提前一些,因为子宫动脉上行支被切断,卵巢的部分血供来源减少,可能导致激素水平波动相对更明显,尤其是雌激素水平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具体影响程度存在个体差异,与患者年龄等因素有关,年轻患者可能受影响相对小些,绝经后患者本身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影响相对小。

三、对性生活的影响不同

子宫次全切:保留了宫颈,阴道的长度相对保留得更完整,对性生活影响相对较小。因为宫颈是阴道的一部分,保留宫颈后阴道的解剖结构破坏相对小,性生活质量受影响程度相对轻。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存在心理因素影响,担心术后恢复等情况。

子宫全切:切除了宫颈,阴道顶端需要缝合,可能会使阴道长度略有缩短,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性生活满意度下降的情况,但这也与个体差异有关,有些患者术后适应良好。同时,部分患者可能因为切除子宫后心理压力等因素影响性生活体验。

四、术后并发症风险不同

子宫次全切:保留宫颈存在宫颈病变的风险,虽然宫颈病变发生率相对整体子宫切除患者低,但仍有发生宫颈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甚至宫颈癌的可能。另外,保留宫颈后,子宫体切除后,宫颈成为相对薄弱环节,在一些腹压增加等情况下,宫颈脱垂等风险可能存在一定可能性,但相对子宫全切后阴道顶端脱垂等风险要低。

子宫全切:术后阴道顶端缝合处有发生脱垂等并发症的风险,尤其是老年患者、肥胖患者、有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压情况的患者,阴道顶端脱垂风险相对较高。同时,子宫全切后,盆腔内器官的解剖结构改变,可能会对周围组织有一定影响,但总体来说,子宫次全切的宫颈相关并发症是其相对特殊的风险点。

五、适用人群及预后不同

适用人群

-子宫次全切:适用于某些良性子宫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且患者有保留宫颈意愿,同时宫颈无病变的情况。例如,年轻且希望保留部分生殖相关解剖结构的患者,或者宫颈状况良好的患者。

-子宫全切:适用于多种情况,如子宫肌瘤合并严重痛经且无生育要求、子宫恶性肿瘤等。对于子宫恶性肿瘤患者,需要切除子宫及可能的周围组织,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预后

-子宫次全切:术后患者恢复相对较快,因为手术范围相对小,对身体的创伤相对小。但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的防癌筛查,如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和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等,以监测宫颈情况。

-子宫全切:术后患者需要注意阴道顶端的恢复情况,定期进行妇科检查,观察阴道残端愈合等情况。对于恶性肿瘤患者,预后情况与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等密切相关,而良性疾病患者预后一般较好,但也需要注意术后整体身体的康复和定期复查。

对于特殊人群,如年轻未育女性选择子宫次全切需谨慎,要充分评估保留宫颈的风险和获益;老年患者进行子宫全切时需评估其全身状况,如心肺功能等,以确保手术安全。在生活方式上,术后都需要注意休息,适当增加营养,促进身体恢复,避免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等增加腹压的活动,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