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概述
大肠埃希菌是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但某些特定血清型的大肠埃希菌可引起感染性疾病。它可通过污染食物、水等途径传播,不同人群因自身免疫状况、基础疾病等因素感染后表现和风险有所不同。例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容易受到大肠埃希菌感染影响;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感染后可能恢复较慢且并发症风险更高。
二、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1.肠道感染表现:
-对于儿童来说,可能出现腹泻,粪便可为水样便、黏液脓血便等,同时伴有腹痛,小婴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而成人肠道感染时也可有腹泻、腹痛,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若感染累及结肠,还可能出现里急后重等症状。
-若为尿道感染引起的大肠埃希菌感染,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相对男性更易发生,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严重时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对于老年男性,若合并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尿道感染后症状可能不典型,但同样存在感染扩散引发全身感染的风险。
2.全身感染表现:当大肠埃希菌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时,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老年人都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9℃以上,同时可能伴有寒战、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
三、大肠埃希菌感染的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感染时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增高。儿童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变化可能较成人更为敏感,快速变化提示感染处于进展状态;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性下降,白细胞升高可能不明显,但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仍有一定提示意义。
-病原学检查:
-粪便培养:对于肠道感染的患者,通过粪便培养可以检出大肠埃希菌,同时可进行药敏试验,指导抗生素的选择。儿童留取粪便标本时要注意采集新鲜标本,及时送检;成人留取标本相对方便,但也需规范操作。
-尿液培养:对于尿道感染患者,清洁中段尿培养检出大肠埃希菌可确诊,同时药敏试验对于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至关重要。老年男性患者留取尿液标本时要注意避免污染。
-血液培养:当怀疑败血症时,血液培养是确诊的重要依据,通过血液培养检出大肠埃希菌可明确诊断为大肠埃希菌败血症,同时药敏试验指导抗生素的精准使用。
2.影像学检查:对于怀疑有腹腔感染等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腹部超声、CT等检查,以了解有无脓肿形成等情况。儿童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考虑辐射剂量问题,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老年人若有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等,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评估检查带来的风险。
四、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休息:无论是儿童、成人还是老年人感染大肠埃希菌后都需要充分休息,减少机体消耗,有利于身体恢复。儿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成人要避免过度劳累,老年人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休息。
-补液:对于有腹泻、呕吐等导致脱水的患者,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儿童脱水表现可能更明显,要注意补液的速度和量,避免引起肺水肿等并发症;成人和老年人补液时要监测电解质变化,防止电解质紊乱加重。
2.抗菌药物治疗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例如,对于肠道感染的轻症患者,可选用头孢菌素类等药物;对于重症感染或有败血症等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选用碳青霉烯类等强效抗菌药物。儿童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按照体重等计算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骨骼等发育的药物;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要调整药物剂量,防止药物蓄积中毒。
五、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预防措施
1.个人卫生方面
-儿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要及时洗手,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正确的洗手方法,使用肥皂或洗手液认真搓洗双手。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
-成人:同样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部清洁,在处理食物前后要洗手。饮食上要选择新鲜、干净的食物,避免食用变质食物。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成人,如糖尿病患者等,要特别注意保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防止细菌入侵。
-老年人:要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洗澡、更换衣物,注意口腔卫生。在饮食方面,要确保食物的清洁和安全,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家属要帮助其做好饮食护理。
2.环境卫生方面
-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打扫房间,尤其是厨房、卫生间等容易滋生细菌的场所。对于公共环境,如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场所,要定期进行消毒,减少大肠埃希菌等细菌的传播。儿童聚集的场所如幼儿园等,要加强卫生管理,定期对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医院要做好病房、医疗器械等的消毒工作,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老年人较多的养老院也要注重环境消毒和人员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