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真菌药物治疗
(一)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对于存在肺部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如长期住院、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免疫抑制状态等,可经验性选用抗真菌药物。例如,对于侵袭性肺曲霉病,泊沙康唑、伏立康唑等药物可作为经验性治疗选择,伏立康唑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的14α-甾醇去甲基化,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重要成分麦角固醇的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对曲霉感染的有效性。
(二)靶向性抗真菌治疗
1.针对肺念珠菌感染:氟康唑是治疗念珠菌感染的常用药物,它能特异性地作用于念珠菌细胞,干扰其细胞壁麦角固醇的合成过程,对白色念珠菌等常见念珠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需注意耐药情况的监测,不同患者因个体差异(如基础疾病、免疫状态等)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免疫抑制患者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2.针对肺隐球菌感染: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是经典的治疗方案,两性霉素B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结合,改变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物质外漏而发挥杀菌作用,氟胞嘧啶则能进入真菌细胞内,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氟尿嘧啶,干扰真菌DNA和RNA的合成,两者联合可增强抗菌效果,但两性霉素B的肾毒性等不良反应需密切关注,对于儿童患者,需严格评估其肾功能等情况后谨慎使用。
二、免疫调节治疗
(一)针对免疫抑制患者
对于因基础疾病导致免疫抑制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在抗真菌治疗的同时,需积极调整免疫状态。对于肺孢子菌肺炎,复方磺胺甲噁唑是常用药物,它通过抑制肺孢子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和二氢叶酸还原酶,干扰叶酸代谢,阻碍核酸合成,从而发挥抗肺孢子菌作用。同时,对于艾滋病患者,需进行抗病毒等综合治疗来改善整体免疫功能,不同年龄的艾滋病患者在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上需特别注意,儿童患者由于器官功能发育尚未成熟,药物代谢等与成人不同,更要谨慎用药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二)增强机体免疫力
对于一般患者,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辅助增强免疫力,如合理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适度运动,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年轻人可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老年人可选择散步等轻度运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需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有所差异,儿童糖尿病患者需更加精细地管理血糖,防止低血糖等情况发生,因为低血糖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免疫功能和加重病情。
三、手术治疗
(一)适用情况
对于肺部真菌感染导致的局部病变,如局限的曲霉球形成且有反复咯血等症状时,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考虑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但手术需严格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包括心肺功能等,对于儿童患者,手术风险相对更高,需综合考虑其生长发育等因素,谨慎决定是否进行手术。
(二)围手术期管理
手术前需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包括肝肾功能、心肺功能等,以确保患者能耐受手术。手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包括体温、肺部症状改善情况等,同时继续进行抗真菌治疗,预防感染复发,不同年龄患者术后的护理重点不同,儿童患者需要特别关注伤口愈合情况、呼吸功能恢复等,加强儿科安全护理,防止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