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以下都水肿了是怎么回事

一、心源性水肿

多由右心衰竭引起,体循环淤血是关键机制。其特点为水肿从足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常伴有心悸、气短等心脏相关表现。例如,右心衰竭时,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下肢静脉压升高,液体渗出至组织间隙引发水肿。

二、肾源性水肿

常见于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发病初期多为眼睑和颜面水肿,随后可发展至下肢。伴随表现有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肾脏病变导致水钠潴留及蛋白丢失,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进而引起水肿。

三、肝源性水肿

主要由肝硬化所致,存在肝功能减退及门脉高压情况。水肿从足部开始缓慢向上蔓延,常伴有腹水、黄疸、肝掌等表现。肝硬化时肝脏合成蛋白功能下降,门脉高压使静脉回流受阻,引发水肿。

四、营养不良性水肿

长期营养缺乏、蛋白丢失过多等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引发水肿。水肿从足部蔓延,同时伴有消瘦、乏力等营养不良表现。例如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因营养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出现下肢水肿。

五、局部性因素

1.下肢静脉回流受阻: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可出现单侧下肢突然水肿,伴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等。

-下肢静脉曲张也可导致水肿,活动后加重,因静脉回流不畅,血液淤积致组织水肿。

2.其他局部原因:如淋巴回流受阻等,也可能引起下肢局部水肿,但相对少见。

六、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为例,因甲状腺素分泌不足致代谢率降低,出现黏液性水肿,下肢多为非凹陷性水肿,常伴怕冷、乏力等表现。此外,其他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征等也可能引发水肿,但相对少见。

七、药物性水肿

某些药物可致水肿,如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可能引起下肢水肿,一般停药后多可缓解。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心、肾、肝等器官功能减退,需警惕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水肿,应定期体检监测相关器官功能。

儿童:出现下肢水肿需排查先天性心脏病、肾病等,因其病情变化快,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妊娠期女性:部分为生理性水肿,与激素变化及增大子宫压迫静脉有关,但也需排除病理性原因,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需密切监测血压、尿蛋白等指标。

有基础疾病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水肿,需警惕相关并发症,如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等,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并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