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交沟通方面的表现
1.目光对视异常
-婴儿期表现:正常婴儿在2-3个月时就会开始对亲人的脸有意识地注视,6-7个月时能追寻移动的物体并较好地与他人进行目光交流。而自闭儿童在婴儿期可能就表现出目光回避,比如当家长与其说话时,不会主动看向家长的眼睛。
-幼儿期表现:到了幼儿期,仍然缺乏正常的目光对视,在交流过程中,很少主动用眼睛去关注对方,或者不能跟随他人的目光去看向相应的物体。
2.缺乏社交微笑
-正常儿童在6个月左右就会出现社交性微笑,看到熟悉的人会自然地露出微笑,以表达友好和社交意愿。但自闭儿童往往在相应月龄缺乏这种社交微笑,比如到了12个月大时,面对亲人的逗引,没有正常的微笑回应。
3.社交互动缺乏
-主动分享行为缺失:正常孩子会有主动分享的行为,比如看到好玩的东西会拉着家长去看,而自闭儿童很少有这种主动与他人分享体验、情感或物品的行为。例如,在看到新奇的事物时,不会试图引起他人的注意来共同分享这种喜悦。
-对他人情感反应迟钝:当他人表现出高兴、悲伤等情绪时,自闭儿童不能很好地做出相应的情感回应。比如当家长假装哭泣时,正常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关心,询问家长怎么了,而自闭儿童可能无动于衷。
二、语言发育方面的表现
1.语言发育迟缓
-开始说话时间晚:正常儿童在1岁左右开始说出有意义的单词,而自闭儿童往往开始说话的时间明显晚于正常儿童,有的可能2-3岁还不会说出有意义的词汇。
-语言发展停滞:即使已经开始说话,语言发展也可能出现停滞现象,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丰富语言表达,比如到了3岁还只能说简单的几个字词,而不能进行简单的句子表达。
2.语言形式及内容异常
-重复言语:经常会出现重复他人说过的话或者自己重复一些词句的情况,比如反复重复一个广告词或者别人刚刚说过的一句话。
-刻板语言:会有刻板的语言表达,内容比较单调、固定,比如一直重复同样的一句话,或者使用一些奇怪的、自创的词汇,而这些词汇没有正常的语言交流意义。
-语言运用能力差:虽然能说出一些字词或句子,但在实际交流中不能正确运用语言来进行有效的沟通。例如,不能根据不同的场景和对象来使用合适的语言,常常是自顾自地说话,不考虑对方是否能理解或者是否在回应自己。
三、行为模式方面的表现
1.刻板重复的行为
-动作刻板:有固定的、重复的动作,比如不停地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而且这些动作往往会持续很长时间,很难被打断。例如,每天都会固定时间进行拍手动作,一旦被阻止就会出现情绪问题。
-物体使用方式刻板:对物品的使用方式非常刻板,不会按照正常的方式使用物品。比如把玩具汽车总是当作飞机来玩,只是进行特定的来回移动,而不是按照汽车正常的玩法去操作。
2.对环境变化的过度反应
-对生活环境微小变化的敏感:对生活环境中的微小变化非常敏感,比如家具的摆放位置改变、日常的作息时间调整等,都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和烦躁。例如,平时睡觉的房间布置稍微变动了一下,就会出现哭闹、难以入睡等情况。
-对特定物品的依恋:可能会对某一种特定的物品产生过度的依恋,比如一直抱着一个特定的玩具,走到哪里都要带着,一旦被拿走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
四、兴趣范围狭窄方面的表现
1.局限的兴趣对象
-专注于特定事物:只对某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事物感兴趣,而且兴趣非常局限。比如只对旋转的东西感兴趣,像风扇转动、车轮转动等,会一直盯着看很长时间,而对其他丰富多彩的事物缺乏兴趣。
-深入钻研特定领域:如果对某一事物感兴趣,会深入地去钻研相关的细节,但是这种钻研往往是没有社交意义的。例如,只专注于研究各种车辆的型号、品牌等信息,而不会用这些信息来进行正常的社交交流。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上述多个方面存在明显异于同龄儿童的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到儿童心理科或发育行为科等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诊断,早期干预对于自闭儿童的预后非常重要。同时,要给予自闭儿童更多的关爱和耐心,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包括康复训练等多种干预手段,帮助孩子最大程度地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