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部外用药物止痒
(一)糖皮质激素类药膏
1.作用机制:具有抗炎、抗过敏、止痒的作用,能减轻痔疮局部的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瘙痒。例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它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以及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来发挥作用。不过,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所以一般不建议大面积长期使用。对于儿童,由于其皮肤较为娇嫩,使用时更要谨慎,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且避免用于面部等薄嫩皮肤部位。
2.适用情况:适用于痔疮局部炎症明显、瘙痒较严重的成人患者,但要注意使用疗程和部位。
(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1.作用机制:如他克莫司软膏,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相关细胞因子的释放来发挥作用,能缓解瘙痒且相对较少引起皮肤萎缩等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它可以用于一些对糖皮质激素有禁忌的患者,比如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痔疮瘙痒患者。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时也需要在医生评估后谨慎应用,因为其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在儿童中还需要更多研究。
2.适用情况:适用于对糖皮质激素不耐受的痔疮瘙痒患者,包括成人和年龄较大且病情适合的儿童。
(三)中药外洗制剂
1.作用机制:一些中药外洗制剂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的功效。例如由苦参、黄柏、地肤子等中药组成的方剂煎水外洗,苦参中的苦参碱等成分有抗炎、止痒作用,黄柏能清热燥湿,地肤子有祛风止痒之功。这些中药外洗制剂相对较为温和,不良反应较少,但具体的疗效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对于儿童,使用中药外洗时要注意药物的温度,避免烫伤,且要在成人监护下进行。
2.适用情况:适用于各年龄段痔疮瘙痒患者,尤其适合不能耐受西药或希望使用中药治疗的人群。
二、口服药物止痒
(一)抗组胺药物
1.作用机制:如氯雷他定,通过竞争性阻断组胺H₁受体,从而减轻组胺引起的瘙痒症状。它可以缓解痔疮瘙痒引起的不适。对于成人一般推荐每日一次口服,但对于儿童,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6岁以下儿童使用需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可能与成人不同。
2.适用情况:适用于因过敏等因素导致痔疮瘙痒的成人患者,儿童需在医生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合适的抗组胺药物剂型和剂量。
三、注意事项
(一)保持局部清洁
无论使用何种药物止痒,都要注意保持肛门局部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肛门周围,避免粪便等污染物刺激加重瘙痒。对于儿童,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拭,动作要轻柔。
(二)避免搔抓
痔疮瘙痒时要尽量避免搔抓,因为搔抓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损,引起感染等并发症。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要告诫其不要用手搔抓肛门局部,防止病情加重。
(三)针对基础疾病治疗
如果痔疮瘙痒是由其他基础疾病引起,如糖尿病等,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等并发症,所以要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对于缓解痔疮瘙痒也非常重要。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更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控制血糖,同时关注肛门局部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