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疼痛是怎么回事

一、淋巴结疼痛的常见原因

(一)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

-当身体受到细菌侵袭时,淋巴结会发挥免疫防御作用,导致淋巴结肿大疼痛。例如链球菌感染,可引起颈部、颌下等部位的淋巴结炎,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后,细菌蔓延至淋巴结,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表现为淋巴结疼痛、肿大,皮肤可能伴有红肿等表现。在儿童群体中,上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细菌感染累及颈部淋巴结时,就可能出现淋巴结疼痛的情况,这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细菌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弱有关。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也可导致淋巴结疼痛,比如皮肤局部的感染病灶,如疖肿等,细菌可通过淋巴管蔓延至附近的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的炎症,出现疼痛、肿大等症状。

2.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也是引起淋巴结疼痛的常见原因,如EB病毒感染可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除了有发热、咽痛等症状外,还可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疼痛,这是因为病毒在体内复制,刺激淋巴结内的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导致淋巴结炎症反应。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对常见,病毒感染引发的淋巴结疼痛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其他因素

1.自身免疫性疾病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会累及淋巴结,导致疼痛。例如类风湿关节炎,除了累及关节出现疼痛、肿胀、畸形等表现外,也可能伴有淋巴结的病变,出现淋巴结疼痛、肿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导致炎症反应,淋巴结作为免疫器官也会受到影响,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都可能发生,女性相对更容易患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

2.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转移至淋巴结时也可引起疼痛。例如乳腺癌可转移至腋窝淋巴结,肺癌可转移至纵隔淋巴结等。肿瘤细胞转移至淋巴结后,会在淋巴结内增殖,破坏淋巴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引起淋巴结肿大、疼痛。对于有恶性肿瘤病史的人群,出现淋巴结疼痛时需要警惕肿瘤转移的可能,不同年龄、性别患不同恶性肿瘤的风险不同,例如肺癌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高发,乳腺癌在女性中较为常见。

二、淋巴结疼痛的相关检查

(一)体格检查

医生会首先进行体格检查,观察淋巴结的大小、形状、质地、活动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例如,触摸淋巴结时,判断其是否有压痛,肿大的淋巴结是单个还是多个,表面是否光滑等。在儿童检查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引起儿童的不适和恐惧。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的数量变化。如果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往往提示细菌感染;如果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可能提示病毒感染等情况。在不同年龄阶段,血常规的正常参考值有所不同,儿童的血常规指标与成人有差异,需要依据儿童的年龄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等异常情况。

2.病原体检测

-如果考虑是感染因素引起的淋巴结疼痛,可能需要进行病原体检测,如细菌培养、病毒抗体检测等。例如,对淋巴结穿刺液进行细菌培养,可以明确是否有细菌感染以及具体的细菌类型,以便针对性地选择抗感染药物;病毒抗体检测可以帮助诊断是否为病毒感染以及具体的病毒种类。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淋巴结的大小、结构等情况,有助于判断淋巴结是良性还是恶性。例如,超声下观察淋巴结的皮质厚度、髓质结构等,良性淋巴结通常皮质厚度均匀,髓质结构清晰;恶性淋巴结可能出现皮质增厚、髓质结构消失等改变。超声检查对各年龄人群都适用,儿童也可以进行超声检查来评估淋巴结的情况,且无辐射,相对安全。

2.CT或MRI检查

-对于一些深部淋巴结的病变,或者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时,可能会进行CT或MRI检查。例如,怀疑纵隔淋巴结病变时,CT检查可以较好地显示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的关系;MRI检查在显示软组织方面具有优势,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淋巴结病变诊断有帮助。不同年龄人群进行CT或MRI检查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准备,如儿童可能需要适当的镇静措施以配合检查。

三、淋巴结疼痛的处理原则

(一)针对感染因素的处理

1.细菌感染

-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疼痛,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要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在儿童群体中,使用抗生素需要特别谨慎,要依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等问题。

2.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疼痛,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例如,对于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是进行退热、缓解咽痛等对症处理,因为目前对于EB病毒感染并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依靠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来清除病毒,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自身免疫功能的恢复情况会影响病情的转归。

(二)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处理

-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淋巴结疼痛,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类型进行相应的治疗。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控制免疫炎症反应,缓解淋巴结疼痛以及关节等部位的症状。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中,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需要个体化,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合并症等因素。

(三)针对恶性肿瘤的处理

-如果是恶性肿瘤转移引起的淋巴结疼痛,需要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等。对于恶性肿瘤患者,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制定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对化疗的耐受性相对较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以减轻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