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373度是新型冠状病毒吗

一、发烧37.3度不一定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一)多种原因可致37.3℃发烧

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6℃-37℃左右,37.3℃属于低热范畴,有很多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因素可引起。比如剧烈运动后,身体代谢增加,产热增多,可能出现体温短暂升高至37.3℃左右;女性在排卵期时,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导致基础体温轻度升高;环境温度过高,如在炎热的夏天,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也可能使体温略有上升达37.3℃;另外,普通感冒、细菌感染引起的轻度炎症等情况,也可能导致体温达到37.3℃。

(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部分患者还可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但并不是出现37.3℃发烧就一定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其诊断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相关检查等综合判断。比如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接触史,同时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呈阳性,才考虑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二、相关检查与鉴别

(一)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

如果出现37.3℃发烧,怀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可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核酸检测是通过检测病毒的遗传物质来确定是否感染,抗原检测相对简便快捷,但准确性可能稍低于核酸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结合临床表现等可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如果为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需要结合其他情况综合判断。

(二)其他检查

还可以进行血常规检查,若为细菌感染导致的低热,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可能会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若是病毒感染,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降低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帮助鉴别引起低热的不同原因。

三、应对措施

(一)一般人群的应对

对于一般人群出现37.3℃发烧,首先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有恢复的机会;多喝温水,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体温下降;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以及是否出现其他伴随症状。如果体温持续上升或出现咳嗽、咽痛等明显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

(二)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对于37.3℃的低热,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如果儿童精神状态良好,饮食正常,可以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解开衣物,用温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但要避免使用酒精擦拭,因为儿童皮肤娇嫩,酒精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让儿童多休息,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如果儿童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止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于低热情况要格外关注。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同时注意观察老年人是否有乏力、气短等表现。如果老年人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出现低热时更要谨慎对待,应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3.孕妇:孕妇出现37.3℃发烧时,要特别注意。物理降温是比较安全的方式,如适当减少衣物,用温水擦拭身体等。同时要注意休息,保证营养摄入。由于孕妇情况特殊,不能随意用药,若体温持续上升或有其他不适,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检查和处理,避免自行用药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