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与目的
宫颈锥切手术是妇产科用于诊断和治疗宫颈病变的手术方式。从诊断角度,可通过切除部分宫颈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具体分级、病变范围等,辅助判断宫颈病变性质;从治疗角度,对于适宜的宫颈高级别病变(如CINⅡ、CINⅢ)等,可通过切除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目的。
二、分类
(一)冷刀锥切
采用手术刀(冷刀)进行宫颈锥形切除,适用于宫颈病变范围较广、需更精准切除病变组织的情况,但其术后恢复相对可能稍慢。
(二)LEEP刀锥切
利用高频电波刀通过电热效应切除宫颈组织,具有操作相对简便、术中出血少等特点,常用于较局限的宫颈病变治疗。
三、适应证
(一)诊断性适应证
当宫颈细胞学检查多次发现异常,或阴道镜检查可疑,但宫颈活检未明确病变性质时,可通过宫颈锥切获取更完整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二)治疗性适应证
1.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Ⅱ、CINⅢ),通过锥切去除病变组织以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为浸润癌;
2.怀疑宫颈浸润癌但需明确病变累及范围时,可通过锥切组织的病理检查来辅助判断病变程度及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四、操作过程
一般在局部麻醉或椎管内麻醉下进行,医生会使用相应器械(如冷刀或LEEP刀)按预定范围切除宫颈组织呈锥形,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操作过程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等并发症。
五、术后注意事项
(一)阴道出血观察
术后会有少量阴道出血,一般持续数天至一周左右,若阴道出血量多于月经量,需及时就医处理。
(二)感染预防
保持外阴清洁,术后短期内避免性生活和盆浴,遵医嘱可适当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医嘱,不过这里仅提及预防感染这一原则性要求。
(三)定期复查
术后需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宫颈细胞学、HPV等检测,监测宫颈恢复情况及有无病变复发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妊娠期女性
若妊娠期发现宫颈病变需行锥切,需充分评估妊娠风险及对胎儿的影响,谨慎权衡手术时机和方式,因为手术可能增加早产、流产等风险,需由多学科团队综合评估后决策。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及基础疾病控制情况,以确保手术耐受性;术后恢复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基础疾病变化及伤口愈合情况,加强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