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检查的常见项目及意义
一、转氨酶类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意义: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当肝细胞受损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ALT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ALT水平升高。它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例如各种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都可能引起ALT升高。一般来说,ALT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2-3倍常提示肝细胞有明显损伤。在儿童中,不同年龄段的正常参考值略有不同,新生儿ALT水平可能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儿童若患有肝炎等疾病也会出现ALT升高情况,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意义: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血清AST升高常见于肝细胞严重损伤的情况,如重型肝炎时AST升高明显,且AST/ALT比值可能有变化。在酒精性肝病中,AST升高往往比ALT更显著。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孕期肝脏负担加重,也可能出现AST的波动,需要结合其他肝功指标及孕期情况来综合分析。
二、胆红素类
1.总胆红素(TBil)
-意义:总胆红素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TBil升高常见于胆红素代谢异常的情况,如溶血性疾病时,红细胞破坏过多,间接胆红素生成增加,导致IBil升高;肝细胞性黄疸时,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直接和间接胆红素都会升高;阻塞性黄疸时,胆道梗阻,直接胆红素反流入血,导致DBil显著升高。在新生儿中,生理性黄疸是常见现象,主要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新生儿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尚未成熟,可出现生理性总胆红素升高,一般足月儿生理性黄疸总胆红素不超过221μmol/L,早产儿不超过257μmol/L,但如果超过相应范围或持续时间过长则需考虑病理性黄疸可能。
2.直接胆红素
-意义:直接胆红素升高主要见于胆道梗阻性疾病,如胆管结石、胆管癌等,此时胆汁排泄受阻,直接胆红素不能顺利排入肠道,逆流入血。在成人中,胆道梗阻时直接胆红素可明显升高,而对于患有胆道蛔虫症的儿童,也可能出现直接胆红素升高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胆道系统情况。
三、γ-谷氨酰转移酶(GGT)
1.意义:GGT在肝脏中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毛细胆管侧和胆管上皮细胞中。血清GGT升高可见于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者GGT常升高;药物性肝损伤时也可出现GGT升高;胆道梗阻时,GGT也会升高,因为胆道梗阻刺激胆管上皮细胞增生,GGT合成增加。在老年人中,肝脏功能有所减退,GGT也可能出现生理性轻度升高,但如果升高较明显则需排查病理性因素,如是否有胆道疾病或药物因素等。
四、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
1.白蛋白
-意义:白蛋白是由肝细胞合成的,血清白蛋白降低常见于肝脏合成功能减退,如慢性肝病、肝硬化等,因为肝脏长期受损,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也可见于蛋白质丢失过多的情况,如肾病综合征等。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对蛋白质的需求较大,如果存在肝脏疾病或营养不良等情况,也会影响白蛋白的合成,导致白蛋白降低,需要关注儿童的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指标。
2.球蛋白
-意义:球蛋白升高常见于慢性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是机体免疫反应的一种表现,因为肝脏受损时,免疫系统被激活,球蛋白合成增加;此外,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也会引起球蛋白升高。在老年人中,免疫功能有所变化,球蛋白也可能出现一定波动,需要结合其他肝功指标及全身情况来判断。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A/G)也有临床意义,正常比值约为1.5-2.5:1,当比值降低时常见于慢性肝病等情况。
肝功检查通过这些项目来综合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不同项目从不同方面反映肝脏的代谢、合成、损伤等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肝功检查项目,并结合临床症状、病史等进行综合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