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作用与功效

一、激素的基本分类及主要来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常见的激素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含氮激素(如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等)和类固醇激素(如糖皮质激素、性激素等)。含氮激素主要由内分泌腺中的腺细胞合成并分泌,类固醇激素主要由肾上腺皮质、性腺等合成。

二、激素的主要功效与作用

(一)对代谢的调节作用

1.糖代谢方面:糖皮质激素可以升高血糖,它能促进肝糖原异生,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使血糖升高。例如,在应激状态下,机体通过分泌糖皮质激素来维持血糖水平以满足重要器官的能量需求,相关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可使肝糖原合成酶活性降低,糖原合成减少,而糖异生关键酶活性升高,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蛋白质代谢方面:糖皮质激素能促进肝外组织,如肌肉、脂肪等组织的蛋白质分解,加速氨基酸转移至肝脏,生成肝糖原。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蛋白质分解增强,合成减少,出现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等情况。以肌肉组织为例,糖皮质激素可激活肌肉细胞内的蛋白质分解酶系统,加速蛋白质的降解。

3.脂肪代谢方面:糖皮质激素影响脂肪代谢,可促进脂肪分解,使血液中脂肪酸含量增加,同时还能使脂肪重新分布,出现向心性肥胖等表现,即脂肪集中在面部、颈部和躯干部位,而四肢相对消瘦,这与糖皮质激素对不同部位脂肪细胞的不同作用有关,它能促进腹部、面部脂肪细胞的合成,抑制四肢脂肪细胞的合成。

(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1.对骨骼生长的作用:生长激素是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之一,它能促进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的生长。生长激素可刺激骨骺软骨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钙、磷等矿物质的摄取和利用,从而促进骨骼的纵向生长。在儿童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侏儒症,身材矮小;而分泌过多则会导致巨人症。

2.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发育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胎儿期和婴儿期。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神经元的增殖、分化,以及髓鞘的形成,还能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例如,胎儿期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导致脑发育障碍,出生后表现为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的呆小症。

(三)对应激反应的调节

当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如感染、创伤、寒冷、饥饿等应激刺激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被激活,分泌大量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以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能力,通过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膜,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同时,它还能调节糖、脂肪、蛋白质代谢,为机体在应激状态下提供能量支持。例如,在严重感染时,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有助于机体度过应激期,但长期大量使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会抑制自身肾上腺皮质功能,导致机体应激能力下降。

(四)对生殖系统的作用

1.性激素对生殖的调节:雄激素能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生成,维持男性第二性征,如胡须生长、声音变粗等;雌激素能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使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变化,促进乳腺发育,维持女性第二性征。例如,青春期时,性激素的分泌增加促使第二性征出现,女性卵巢周期性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参与月经周期的调节和妊娠的维持。

三、不同人群中激素的特点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儿童人群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为敏感。生长激素缺乏的儿童需要进行生长激素替代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骨龄等指标,避免骨龄过早闭合影响最终身高。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儿童,需要终身补充甲状腺激素,且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药物剂量,因为儿童的代谢率和生长发育速度在不同年龄段有差异,甲状腺激素补充不足会影响智力和生长发育,补充过多则可能导致甲亢相关表现。

(二)成年女性人群

成年女性的激素水平受月经周期、妊娠等生理状态影响较大。在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呈现周期性变化。孕期时,胎盘会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孕激素等,以维持妊娠和促进胎儿发育。此时,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导致孕妇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如乳房增大、代谢加快等。在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会出现潮热、盗汗、情绪波动等更年期综合征表现,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适当补充雌激素来缓解症状,但需要权衡利弊,因为长期使用雌激素可能增加患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风险。

(三)老年人群

老年人的激素分泌功能逐渐减退。例如,雄激素水平在男性老年人群中逐渐降低,可能导致性功能减退、肌肉萎缩等;雌激素水平在女性老年人群中显著降低,除了更年期相关症状外,还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因为雌激素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和骨代谢,使骨量丢失加快。老年人群在使用激素相关药物时要更加谨慎,如使用糖皮质激素时,由于老年人对糖皮质激素的代谢和排泄功能下降,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如诱发或加重感染、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所以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并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四、激素相关疾病与激素调节

(一)激素分泌异常相关疾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疾病,患者表现为代谢亢进、兴奋多语、心悸、体重减轻等症状。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因素等有关,机体产生的抗体刺激甲状腺细胞过度分泌甲状腺激素。治疗上可通过抗甲状腺药物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如甲巯咪唑等,也可采用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治疗来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2.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是由于肾上腺本身的病变导致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等分泌不足,继发性多是由于垂体病变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进而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患者可出现乏力、低血压、皮肤色素沉着等表现。治疗上需要补充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如口服氢化可的松等,补充的剂量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通过调节激素治疗疾病

在临床上,常利用激素的作用来治疗疾病。例如,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通过抑制免疫反应来减轻炎症损伤;还可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如严重的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炎等,迅速缓解过敏症状。在器官移植中,使用免疫抑制剂来抑制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其中部分药物的作用机制与调节激素水平有关,通过抑制淋巴细胞的活性等方式来减少免疫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