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发性头疼
1.偏头痛: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持续4~72小时,可伴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可加重头痛。多见于中青年人群,女性相对多见,可能与遗传、内分泌(如月经周期)、饮食(如富含酪胺的食物)等因素相关。
2.紧张性头痛:表现为头部紧箍样或压迫性疼痛,通常为双侧,程度轻至中度,不伴恶心、呕吐,可能与精神紧张、焦虑、肌肉紧张等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二、继发性头疼
1.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脑肿瘤,因肿瘤压迫、颅内压增高引起头疼,常伴呕吐、视力下降等症状,与肿瘤占位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颅内压改变相关。
2.颅内感染:例如脑膜炎、脑炎,除头疼外可伴发热、颈项强直等表现,由病原体感染脑膜或脑实质引发。
3.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疼剧烈,多突发,常伴呕吐、意识障碍等,与血管破裂出血、颅内压改变有关。
4.全身性疾病:
-高血压:血压波动时可出现头疼,血压控制后头疼可缓解,因血压升高致脑血管张力改变。
-发热性疾病:感染等致体温升高时可伴随头疼,与体温升高影响脑部代谢等相关。
三、不同人群头疼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需警惕颅内病变等严重情况,如出现头疼伴呕吐、视力异常、精神差等,应及时就医,因儿童表述能力有限,病情变化可能较隐匿。
2.妊娠期女性:头疼需考虑妊娠期高血压等特殊情况,避免随意用药,应在医生评估下明确病因并处理,因妊娠期用药需兼顾母婴安全。
3.老年人:头疼要重点排查脑血管意外(如脑出血、脑梗死)等严重疾病,因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头疼可能是严重疾病的表现,需及时进行头颅影像学等检查明确病因。
头疼的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辅助检查(如头颅CT、MRI、实验室检查等)以明确病因,不同病因的头疼处理原则不同,需针对具体病因进行相应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