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龋情况处理
当牙体表面出现微小龋坏点,无明显自觉症状时,专业牙医会使用牙科器械去除龋坏组织,之后选用合适的充填材料(如树脂材料)进行修复。对于儿童乳牙发生浅龋的情况,需密切关注龋坏进展,因乳牙龋坏可能影响继承恒牙的发育,应尽早干预以防止龋坏进一步加重。
二、中龋与深龋情况处理
中龋:龋坏已达牙本质浅层,可能出现冷刺激敏感等表现,专业牙医会去除龋坏组织后,先进行垫底操作(保护牙髓),再用充填材料修复。孕妇处于中龋阶段时,需选择孕期相对稳定的时期就诊,避免因口腔不适影响孕期身心健康。
深龋:龋坏达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可能有较明显的冷、热刺激痛等症状,专业牙医会先评估去腐后的牙髓状况,若牙髓活力正常,可进行垫底后充填;若牙髓反应敏感,可能需先观察或采取安抚治疗后再充填。老年人发生深龋时,需综合评估其全身基础疾病情况,确保治疗安全。
三、牙髓受累情况处理
若牙齿出现自发痛、夜间痛、咬合痛等牙髓炎症状或根尖周炎症状,提示牙髓已受累,需进行根管治疗。儿童进行根管治疗时要考虑乳牙的解剖特点及牙髓修复能力,操作需更加轻柔精准;老年人进行根管治疗前要评估其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控制情况,以保障治疗过程安全。
四、日常预防与护理
口腔卫生维护:每日早晚采用巴氏刷牙法正确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选择含氟牙膏可增强牙齿抗龋能力;进食后及时漱口,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减少细菌滋生。
定期口腔检查: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早期牙齿问题并处理。儿童需家长协助定期检查,确保其口腔健康发育;老年人要重视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龋齿、牙周病等问题。
饮食调整:减少高糖食物及饮料的摄入,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控制糖分摄入可降低龋齿发生风险。儿童应避免睡前喝含糖饮品,老年人可适当增加富含钙、磷等营养素的食物摄入,维护牙齿及牙周组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