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好不好看三点就知道

一、尿量情况

正常成人每天的尿量一般在1000~2000毫升。如果尿量明显减少,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称为少尿,少于100毫升称为无尿,可能是肾脏功能受损,无法正常过滤生成尿液;而尿量过多,24小时尿量超过2500毫升称为多尿,也可能与肾脏浓缩功能出现问题等肾脏疾病相关。对于儿童来说,不同年龄段尿量有差异,婴儿每天尿量约400~500毫升,幼儿约500~600毫升,学龄前期儿童约600~800毫升,学龄期儿童约800~1400毫升,若儿童尿量偏离此范围也需关注肾脏情况。

二、尿液颜色

正常尿液颜色为淡黄色至深黄色。如果尿液颜色异常,如呈洗肉水样,可能是血尿,提示肾脏或泌尿系统存在病变,如肾小球肾炎等;尿液颜色过深如浓茶色,可能与胆红素代谢异常等肾脏相关疾病有关;而尿液颜色过浅,如几乎无色,也可能是肾脏浓缩功能障碍等问题导致。对于女性,月经期间可能会干扰尿液颜色判断,需注意区分;对于有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的人群,尿液颜色异常更需警惕肾脏受影响。

三、是否有水肿表现

晨起眼睑水肿是肾脏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早晨起床后发现眼睑肿胀,活动后不能很快消退,可能是肾脏滤过功能异常,导致水钠潴留引起。另外,下肢水肿也是肾脏问题的表现,尤其是脚踝部、小腿部位的水肿,久坐或久站后加重,休息后不缓解,可能与肾脏排泄水分和钠的能力下降有关。对于老年人,肾脏功能本身有一定退化,更容易出现水肿相关表现;孕妇由于身体负担加重,肾脏负担也增加,出现水肿时更要关注肾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