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好不好看三点就知道

一、排尿情况

(一)尿量

正常成人每天尿量大约在1000-2000毫升。如果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称为少尿,少于100毫升称为无尿,可能提示肾功能出现问题,比如急性肾衰竭等情况;而24小时尿量多于2500毫升称为多尿,可能与糖尿病、尿崩症等疾病有关,当然也可能是饮水过多等生理性因素,但如果长期多尿也需警惕肾脏疾病。对于儿童来说,不同年龄段尿量不同,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内尿量约为1-3ml/(kg·h),婴儿每天尿量约400-500ml,幼儿约500-600ml,学龄前期约600-800ml,学龄期约800-1400ml,若儿童尿量明显偏离此范围也需关注肾脏状况。

(二)排尿次数

正常成人白天排尿3-5次,夜间0-1次。如果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尤其是夜间排尿次数增多,可能是肾脏浓缩功能出现问题,比如慢性肾炎后期、高血压肾损害等。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尿道短,更容易因泌尿系统感染等导致排尿次数增多,而老年人肾脏功能减退,也可能出现排尿次数改变。

二、尿液外观

(一)颜色

正常尿液颜色为淡黄色至深黄色。如果尿液呈洗肉水样红色,可能是血尿,血尿可能由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引起。如果尿液颜色发黄明显加深,像浓茶色,可能与胆红素代谢异常有关,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疾病导致胆红素升高,经肾脏排泄使尿液颜色改变。对于新生儿,若尿液颜色异常也需排查肾脏等相关疾病,比如新生儿溶血病可能导致尿液中胆红素等异常,引起尿液颜色改变。

(二)浑浊度

正常尿液清澈透明。如果尿液浑浊,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细菌等微生物在尿液中繁殖,使尿液浑浊;也可能是肾脏疾病导致尿中蛋白质、细胞等增多,引起尿液浑浊。比如肾盂肾炎患者尿液可能浑浊,同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三、身体水肿情况

(一)晨起眼睑或颜面水肿

正常人晨起后眼睑或颜面一般不会有水肿。如果经常出现晨起眼睑或颜面水肿,可能是肾脏疾病的早期表现,如肾小球肾炎。因为肾脏对水钠代谢的调节功能出现问题,导致水分在体内潴留,首先表现为疏松组织部位的水肿,眼睑和颜面属于疏松组织。对于儿童,肾小球肾炎也可能首先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同时可能伴有下肢水肿等情况。随着病情进展,水肿可能会波及全身。老年人肾脏功能减退,也更容易出现水肿情况,需要关注肾脏功能。

(二)下肢水肿

当肾脏疾病导致低蛋白血症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会引起水肿,下肢水肿较为常见。比如肾病综合征患者,大量蛋白尿丢失导致低蛋白血症,进而出现下肢甚至全身水肿。另外,肾功能不全时,水钠潴留也会引起下肢水肿。对于妊娠期女性,也可能出现肾脏负担加重导致的下肢水肿,但如果本身有肾脏基础疾病的妊娠期女性,水肿情况可能更严重,需要密切监测肾脏功能和水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