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好不好看哪三点知道

一、尿量情况

1.正常尿量范围及意义

正常成人每天尿量大约在1000-2000毫升。尿量是反映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尿量过少,小于400毫升/天称为少尿,小于100毫升/天称为无尿,可能提示肾脏的滤过功能出现问题,例如急性肾衰竭等情况;而尿量过多,大于2500毫升/天称为多尿,可能与肾脏的浓缩功能障碍有关,像一些内分泌疾病影响肾脏对尿液的浓缩稀释功能时,就可能出现多尿现象。对于儿童来说,不同年龄段尿量有差异,新生儿正常尿量为1-3毫升/(kg·h),婴儿为400-500毫升/天,幼儿为500-600毫升/天,学龄前儿童为600-800毫升/天,学龄儿童为800-1400毫升/天,若儿童尿量偏离此范围也需关注肾脏情况。

二、尿液外观

1.颜色与肾脏健康

正常尿液颜色为淡黄色。如果尿液颜色异常,如呈浓茶色或酱油色,可能提示存在溶血等情况,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血红蛋白经过肾脏滤过,可能损伤肾小管等结构;如果尿液颜色发红,可能是血尿,血尿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镜下血尿需显微镜观察发现红细胞增多,肉眼血尿则尿液呈洗肉水样等,血尿可能由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多种肾脏相关疾病引起。对于女性,要注意与月经血污染等情况鉴别;对于男性,要考虑泌尿系统本身的病变。

2.浑浊度与肾脏健康

正常尿液清澈透明。如果尿液浑浊,可能是存在尿路感染,细菌等微生物在尿液中繁殖,使尿液中有大量炎性渗出物等导致浑浊;也可能是肾脏疾病引起尿液中蛋白质、细胞等成分增多而出现浑浊,例如肾病综合征时大量蛋白尿可使尿液浑浊。

三、是否有水肿表现

1.水肿与肾脏的关系

肾脏对水钠代谢起重要调节作用。如果肾脏功能异常,尤其是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或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紊乱时,可能出现水肿。常见的水肿部位有眼睑、下肢等。早晨起床后眼睑水肿较为常见,若为肾脏疾病导致,可能是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引起;下肢水肿也是肾脏疾病常见表现,比如慢性肾炎患者,由于肾脏排水排钠功能障碍,体液潴留可导致下肢水肿。对于老年人,肾脏功能本身有一定退化,更要关注水肿情况,因为肾脏功能减退时对水钠的调节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水肿;对于儿童,若出现眼睑等部位水肿,也要排查肾脏疾病可能,因为儿童肾小球疾病相对较多见。

总之,通过观察尿量、尿液外观以及是否有水肿表现这三点,可以初步判断肾脏的大致情况,但要明确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如尿常规、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