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肘部骨折,根据受伤机制和骨折后的移位情况,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类型。
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较为常见,多为间接暴力所致。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经前臂向上传递,身体向前倾,由上向下产生的剪式应力集中于肱骨髁,导致骨折。骨折线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常伴有肘前方的肿胀和压痛,以及肘后三角关系的改变。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移位情况与暴力的方向、小儿的体重和提携角等因素有关。轻度移位时,骨折远端向后上方移位,可压迫肱动脉或正中神经,导致手部感觉和运动障碍。严重移位时,骨折远端可穿破肱三头肌,形成开放性骨折。
2.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较少见,多为直接暴力所致。例如,小儿从高处跌下时,肘关节处于屈曲位,手掌着地,暴力直接作用于肱骨髁,导致骨折。骨折线从后下方斜向前上方,常伴有肘后方的肿胀和压痛,以及肘后三角关系的改变。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移位情况与暴力的大小、小儿的体重和提携角等因素有关。轻度移位时,骨折远端向前上方移位,一般不压迫血管和神经。严重移位时,骨折远端可穿破肱三头肌,形成开放性骨折,或刺破正中神经,导致手部肌肉萎缩和感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