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脊柱相关部位的不适
1.腰背部疼痛
-年龄因素:青少年及中青年较为常见,发病年龄多在13-31岁之间,男性相对女性更易发病。这是因为在生长发育阶段,脊柱的生长代谢活跃,且男性的激素水平等因素可能影响脊柱相关结构。例如,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而其早期往往以腰背部疼痛为首发症状,疼痛多呈隐匿性、间歇性,一般休息后不能缓解,活动后可能稍有减轻,但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加重。
-生活方式:长期久坐、弯腰工作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脊柱长期处于不良姿势,会增加腰背部疼痛的发生风险。比如长期伏案工作的办公室人员,由于脊柱长期前屈,腰椎压力增大,容易出现早期腰背部的隐痛等不适。
-病史因素: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如家族中有脊柱炎患者,其发病风险相对增高。这类人群早期腰背部疼痛可能会更早出现,且需要更加警惕脊柱炎的可能。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腰骶部,可向臀部、腹股沟等部位放射,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刺痛等。
2.颈部疼痛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在脊柱炎患者中,青少年发病时也可能累及颈部。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退变等因素可能与脊柱炎叠加,增加颈部疼痛的发生概率。例如,一些老年脊柱炎患者可能同时存在颈椎的病变,导致颈部疼痛、僵硬。
-生活方式:长期低头看手机、电脑等不良姿势的人群,颈部长期处于前屈状态,会使颈椎负荷增加,容易引发颈部疼痛。对于脊柱炎患者来说,不良的颈部姿势会加重颈部的不适症状。
-病史因素:有脊柱炎家族史或自身有脊柱炎早期表现的人群,颈部疼痛可能是病情累及颈椎的早期信号。颈部疼痛可表现为颈部的酸痛、僵硬,活动颈部时可能有受限的感觉,严重时可能影响头部的转动。
二、脊柱活动度改变相关表现
1.腰部活动受限
-年龄因素:青少年脊柱炎患者腰部活动受限可能更早出现,因为脊柱在生长发育阶段,炎症等因素更容易影响脊柱的正常活动。例如,青少年患者可能会发现弯腰、后仰等腰部活动不如以前灵活。
-生活方式:长期缺乏运动的人,腰部肌肉力量较弱,脊柱活动度本身相对较差,而脊柱炎患者如果伴有腰部活动受限,不良生活方式会进一步加重这种受限情况。比如长期卧床的患者,腰部肌肉萎缩,更容易出现腰部活动困难。
-病史因素:有脊柱炎相关病史或家族史的人群,腰部活动受限是早期常见表现之一。患者会发现弯腰触摸脚趾等动作难以完成,腰部前屈、后伸、侧弯等活动范围逐渐减小。
2.颈部活动受限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加,颈椎本身的退变可能导致活动度下降,若合并脊柱炎,颈部活动受限会更明显。比如老年脊柱炎患者,颈部转动可能不灵活。
-生活方式:长期固定颈部姿势的人群,如长期开车的人,颈部活动度容易受限,脊柱炎患者在此基础上会使颈部活动受限情况加重。
-病史因素:有脊柱炎相关病史的人群,颈部活动受限是病情累及颈椎的重要表现。患者会发现转头、仰头、低头等动作受到限制,颈部活动范围较正常明显减小。
三、全身症状相关表现
1.乏力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脊柱炎患者均可出现乏力症状,但青少年患者可能因为生长发育的消耗以及疾病的影响,乏力感可能更为明显。例如,青少年脊柱炎患者可能会感觉比同龄人更容易疲劳,精力不如以前充沛。
-生活方式:生活不规律、长期劳累的人群,本身就容易出现乏力,而脊柱炎患者伴有乏力症状时,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这种全身不适。比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脊柱炎患者,乏力感会更加严重。
-病史因素:有脊柱炎病史的人群,由于疾病处于活动期时炎症反应等因素,会导致身体处于消耗状态,从而出现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没有力气,即使经过休息也难以缓解。
2.低热
-年龄因素:部分青少年脊柱炎患者可能会出现低热情况,因为青少年时期身体的免疫等生理功能处于活跃阶段,炎症反应可能更容易导致低热。例如,一些13-20岁的脊柱炎患者,体温可能会在37.5℃左右波动。
-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不佳、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出现低热,脊柱炎患者伴有低热时,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病情的控制。比如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的脊柱炎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低热症状。
-病史因素:有脊柱炎活动期的患者,炎症刺激机体可能会引起低热。患者体温一般在37.3-38℃之间,且可能伴有夜间盗汗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