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是什么病症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原体与传播途径
病原体:白喉杆菌是革兰氏阳性杆菌,存在于患者和带菌者的鼻咽部。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手、玩具、文具等间接传播。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感染白喉杆菌后,在咽部、扁桃体等部位会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咽痛、咽部或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假膜,假膜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可引起出血。
全身症状:可能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中毒症状,如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等。
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观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典型局部和全身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实验室检查:通过咽拭子涂片染色镜检可发现白喉杆菌,细菌培养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
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进行治疗,能杀灭白喉杆菌,缩短病程和带菌时间。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等其他敏感抗生素。
抗毒素治疗:早期使用白喉抗毒素,能中和游离的毒素,但不能中和已结合的毒素,所以应尽早应用。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接种白喉类毒素是预防白喉的主要措施,儿童应按计划接种百白破疫苗(包含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疫苗),可有效预防白喉。
隔离患者:一旦发现白喉患者,应立即隔离,对患者的分泌物、用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疾病传播。
密切接触者观察:与白喉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员,应医学观察7天,并做咽拭子培养,必要时给予预防注射。
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感染白喉,所以儿童的预防接种尤为重要。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减少白喉的感染风险。对于有白喉相关症状的患者,尤其是儿童,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