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是什么病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原体特点
白喉杆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存在一些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它能产生外毒素,这是导致白喉诸多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的关键因素。
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
-咽喉部白喉较为常见,患者会出现咽部疼痛、扁桃体红肿等症状,随后在扁桃体表面可形成灰白色假膜,假膜与深层组织紧密粘连,不易拭去,强行剥离易引起出血。
-鼻白喉多见于婴幼儿,表现为鼻塞、流浆液性鼻涕,逐渐变为厚脓涕,鼻孔周围皮肤可能因分泌物刺激而发红、糜烂、结痂。
-喉白喉相对少见,患者会有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
全身表现:患者可能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周围神经麻痹等并发症。例如中毒性心肌炎可导致心率失常、心功能不全等;周围神经麻痹以软腭麻痹较为常见,表现为吞咽困难、发音呈鼻音等。
诊断方法
细菌学检查:采取假膜边缘的分泌物进行涂片染色,可发现白喉杆菌;同时进行细菌培养,能明确是否有白喉杆菌生长。
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毒素抗体等指标辅助诊断。
治疗
一旦怀疑白喉,需及时隔离治疗,使用抗毒素中和体内的外毒素,同时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等杀灭白喉杆菌。
预防
接种疫苗:接种白喉类毒素等疫苗是预防白喉的有效措施,儿童应按照免疫规划程序按时接种疫苗。
隔离患者:对白喉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其接触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疾病传播。
保护易感人群:对于密切接触白喉患者的易感人群,可注射白喉抗毒素进行被动免疫。
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由于其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应重视白喉的预防接种等工作。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减少感染风险。如果出现疑似白喉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延误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