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老是睡不着如何治疗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睡眠环境优化:确保卧室维持安静、黑暗且温度适宜(一般18~25℃为宜),可借助遮光窗帘阻挡光线、使用耳塞降低噪音,营造利于睡眠的环境,稳定的环境能帮助大脑进入放松状态,促进入睡。

2.作息规律调整:养成固定的上床睡觉与起床时间,即便周末也尽量保持相近作息,通过调节生物钟让身体适应固定睡眠节奏,提升睡眠质量。

3.放松技巧应用:睡前可进行深呼吸练习,缓慢吸气、呼气,专注感受呼吸;也可尝试冥想,集中注意力于当下,排除杂念;还能采用渐进性肌肉松弛法,从脚部开始依次紧张和放松肌肉,缓解身体紧张感,助力入睡。

4.避免睡前刺激:睡前1小时应避免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因屏幕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睡眠;睡前4~6小时需避免摄入咖啡因(如咖啡、浓茶),睡前1~2小时应减少大量饮水,防止夜间频繁起夜干扰睡眠。

二、药物干预相关(需遵医嘱)

若非药物干预效果欠佳,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助眠药物,不同药物有其适应证与禁忌证,需严格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选择,如部分苯二氮䓬类或非苯二氮䓬类药物等,用药时需充分考量个体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改善睡眠,如建立规律睡前常规活动、营造舒适睡眠环境等,避免随意使用助眠药物,因其身体代谢与器官功能和成人不同,药物可能带来未知不良反应。

2.老年人:因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且多服用其他药物,使用助眠药物时需特别留意药物相互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药并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同时可通过优化睡眠环境、适度日间活动等非药物方式辅助改善睡眠。

3.孕妇:睡眠问题需谨慎处理,优先尝试非药物干预,如调整睡姿、放松心情等,若必须用药需咨询妇产科医生,部分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需充分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