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出现肉眼血尿的可能原因及相关分析
一、泌尿系统疾病
1.肾小球肾炎
-发病情况: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和青少年相对多见。不同类型的肾小球肾炎病因有所不同,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可由感染(如链球菌感染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引起。
-血尿特点:肉眼血尿可呈间歇性出现,同时可能伴有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常在前驱感染后1-3周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水肿多从眼睑、颜面开始。
2.泌尿系统结石
-发病情况: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男性多于女性,与饮食、代谢、尿路梗阻等因素有关。如长期饮水少、尿液中某些成分(如草酸、钙、尿酸等)浓度过高易形成结石。
-血尿特点:血尿常伴有疼痛,疼痛性质因结石部位不同而异,如肾结石可表现为肾区绞痛,输尿管结石可出现输尿管绞痛,疼痛向会阴部放射,同时可伴有排尿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结石活动时容易损伤尿路黏膜导致血尿,血尿可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且血尿可呈间歇性。
3.泌尿系统肿瘤
-发病情况: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如肾癌多见于50-70岁男性,膀胱癌多见于50-70岁男性。肿瘤的发生与遗传、长期接触致癌物质(如芳香胺类化学物质)、吸烟等因素有关。
-血尿特点:通常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可呈间歇性发作,有时可自行停止,但会反复出现。例如膀胱癌多表现为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当肿瘤坏死、溃疡合并感染时)。
4.尿路感染
-发病情况: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尤其是育龄女性。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如大肠埃希菌等,常因不注意个人卫生、尿路梗阻(如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因素诱发。
-血尿特点:除肉眼血尿外,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尿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严重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急性膀胱炎时血尿相对较轻,而急性肾盂肾炎除血尿外,还可伴有腰痛、肾区叩痛等表现。
二、全身性疾病
1.血液系统疾病
-发病情况: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白血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血尿特点:除肉眼血尿外,还可伴有其他部位的出血表现,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可出现大量异常白细胞,骨髓穿刺检查可明确诊断。
2.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情况: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育龄女性,与遗传、环境、雌激素等因素有关。
-血尿特点:除肉眼血尿外,还伴有多系统受累的表现,如面部红斑、关节痛、口腔溃疡、脱发等。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自身抗体阳性,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阳性,同时可伴有蛋白尿、低补体血症等。
三、药物因素
1.发病情况:有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病史,如使用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某些抗生素(如磺胺类)等。
2.血尿特点:在服用相关药物后出现肉眼血尿,停药后部分患者血尿可减轻或消失。例如使用环磷酰胺可能导致出血性膀胱炎,引起血尿,同时可伴有膀胱刺激症状。
经常出现肉眼血尿的检查与诊断
一、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
-可明确是否存在血尿,同时观察尿中红细胞形态、蛋白含量、白细胞等情况。如果尿中红细胞以畸形红细胞为主,多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如果是均一形态红细胞,多考虑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还可了解尿中白细胞、蛋白等情况,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蛋白尿等情况。
2.血常规检查
-了解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如血小板减少提示可能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出血倾向;白细胞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性疾病。
3.凝血功能检查
-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了解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有助于排查因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血尿。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应用情况:简便无创,可用于初步筛查泌尿系统结石、肿瘤、肾积水等情况。例如可发现肾脏、输尿管、膀胱内的结石、肿瘤等病变,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等。
2.CT检查
-应用情况:对于泌尿系统肿瘤、结石等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对于肾癌的诊断,CT可明确肿瘤的大小、有无周围组织侵犯等情况;对于输尿管结石,CT能准确发现较小的结石。
3.尿路造影检查
-应用情况:如静脉肾盂造影,可了解尿路的形态、有无梗阻、结石、肿瘤等情况,对于诊断泌尿系统疾病有重要价值。例如可发现输尿管狭窄、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等病变。
三、内镜检查
1.膀胱镜检查
-应用情况:对于诊断膀胱肿瘤、膀胱炎、膀胱结石等有重要意义。可以直接观察膀胱内的情况,发现病变部位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例如对于无痛性肉眼血尿的患者,膀胱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膀胱黏膜有无肿瘤、溃疡等病变。
经常出现肉眼血尿的治疗原则
一、针对病因治疗
1.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肾炎:如果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轻度的可通过休息、低盐饮食等一般治疗,病情较重的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药物治疗;如果是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则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肾小球肾炎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并控制狼疮活动。
-泌尿系统结石:对于较小的结石可通过多饮水、适当运动促进结石排出;较大的结石可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经皮肾镜取石等治疗方法。例如直径小于6mm的肾结石,无尿路梗阻等情况时,可通过大量饮水、适当运动促进结石排出,同时定期复查超声观察结石变化。
-泌尿系统肿瘤:肾癌、膀胱癌等多采用手术治疗,如肾癌可行肾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膀胱癌可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等,术后根据情况可辅助化疗、放疗等。
-尿路感染: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大肠埃希菌感染可选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同时要注意多饮水,保持尿路通畅,女性患者要注意会阴部卫生。
2.全身性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等治疗,严重时可进行脾切除等治疗;白血病则需要根据白血病的类型采用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治疗,同时要注意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药物因素:及时停用相关可能导致血尿的药物,一般停药后血尿可逐渐缓解。
二、对症支持治疗
1.休息:出现肉眼血尿时,患者需要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减少活动量,以减轻肾脏等器官的负担,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尤其是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肿瘤等患者,休息更为重要。
2.补液:对于因血尿导致脱水的患者,需要适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例如尿路感染伴有发热、呕吐导致脱水的患者,需要通过静脉或口服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1.发病特点:儿童经常出现肉眼血尿需要高度重视,儿童血尿可能与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如先天性肾囊肿、先天性输尿管狭窄)、遗传性肾病(如Alport综合征)、感染(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多由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等有关。
2.检查与治疗注意事项:儿童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考虑辐射剂量问题,尽量选择对儿童辐射较小的检查方法,如超声检查优先。在治疗方面,儿童用药要严格按照体重等计算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肾脏等器官有损害的药物,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如对于儿童尿路感染,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血尿可能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
二、妊娠期女性
1.发病特点:妊娠期女性出现肉眼血尿需要考虑妊娠期特有的情况,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导致肾脏损害引起血尿,同时要警惕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
2.检查与治疗注意事项:妊娠期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权衡检查的必要性和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检查方法。在治疗上,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引起的血尿,需要在控制血压、保障胎儿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治疗,如采用降压、休息等一般治疗措施,必要时终止妊娠来保障孕妇健康。
三、老年人
1.发病特点:老年人经常出现肉眼血尿多与泌尿系统肿瘤、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等有关。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疾病表现可能不典型,如泌尿系统肿瘤可能症状相对隐匿,仅表现为肉眼血尿,而其他症状不明显。
2.检查与治疗注意事项:老年人进行检查时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性,如膀胱镜检查可能对老年人刺激较大,要谨慎选择。在治疗上,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全身状况,如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泌尿系统肿瘤,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评估手术等治疗的可行性;对于前列腺增生引起的血尿,可根据情况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但要考虑老年人术后恢复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