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轻度呛水处理
当少量水呛入气管时,患者通常会启动自身咳嗽反射,此时应鼓励患者用力咳嗽,利用咳嗽产生的气流试图将呛入气管的水排出,因为咳嗽是人体自然的气道异物清除机制,通过声带快速闭合后开放产生的强力气流,可推动气道内的异物排出体外。
二、中度呛水处理
若呛水后出现咳嗽不止且伴有呼吸不畅、喘息等情况,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让患者取站立位,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抱患者腹部,一手握拳,拇指侧顶住患者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握住握拳手,快速向上向内冲击患者腹部,利用增加腹内压使气道压力瞬间升高,从而迫使气道内的水等异物排出。
三、重度呛水处理
当患者出现面色青紫、意识丧失等严重情况,提示气道完全梗阻,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同时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胸外心脏按压需按照正确部位和频率进行,人工呼吸要保证气道通畅后进行,通过心肺复苏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等待专业救治。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气道较窄,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时力度需格外注意。婴儿发生水呛入气管,可采用拍背与胸部冲击相结合的方法,拍背时用手支撑婴儿头部及颈部,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然后再用两手指按压胸骨中部5次,交替进行,避免用力过猛造成婴儿胸部等部位损伤。
2.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基础疾病,呛水后更易出现严重后果。发生呛水时采取急救措施要轻柔,防止因动作粗暴导致肋骨骨折等额外损伤,且要尽快排出气道内异物。
3.吞咽障碍人群:如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平时进食需在安静环境下缓慢少量进行,一旦发生呛水要迅速采取正确急救措施,这类人群呛水后气道梗阻风险更高,需及时干预。
4.预防方面:进食喝水时应避免说话、大笑,婴幼儿喂奶时要避免平躺且控制奶液流速,以降低水呛入气管的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