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遗传因素(雄性激素源性脱发)
男性中常见的雄激素源性脱发与遗传密切相关,携带特定基因的个体,其头皮毛囊对雄激素(主要是双氢睾酮)敏感性增高,双氢睾酮会使毛囊逐渐萎缩、变小,头发变细、变软,最终导致脱发。这种脱发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若家族中有脱发史,男性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二、内分泌失调
1.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激素对头发的生长周期起重要调节作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机体代谢减缓,会影响头发生长的正常周期,导致头发脱落增多;而甲状腺功能亢进病情控制不佳时,也可能引发脱发。
2.雄激素水平失衡:虽然男性本身雄激素水平正常,但个体激素代谢差异可能导致局部雄激素作用异常,如雄激素受体敏感性变化等,也可引起脱发。
三、营养不良
当机体缺乏蛋白质、维生素B族(如B2、B6、B12等)、铁、锌等营养物质时,会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和结构。例如,蛋白质是头发的主要组成成分,缺乏时头发易脆弱断裂;维生素B族参与头发角质蛋白的合成,缺乏会干扰头发生长代谢;铁、锌等微量元素缺乏会影响毛囊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脱发。
四、压力与情绪因素
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或情绪剧烈波动(如焦虑、抑郁等)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进而干扰毛囊的正常生长周期,导致头发进入休止期而脱落增多。研究表明,长期精神紧张的男性脱发风险相对增加。
五、疾病因素
1.脂溢性皮炎:头皮部位发生脂溢性皮炎时,炎症会刺激毛囊,影响毛囊的正常营养供应和生长环境,导致头发脱落,同时常伴有头皮油腻、瘙痒、红斑等症状。
2.斑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毛囊,导致突然发生的斑片状脱发,可发生于男性任何年龄,病因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神经精神因素等有关。
六、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可能产生脱发的副作用,例如化疗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生长迅速的毛囊细胞造成损伤,引起脱发;一些抗抑郁药、降压药等也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脱发。
七、生活方式因素
1.长期熬夜:打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平衡和毛囊的正常代谢,进而导致脱发。
2.过度烫染头发:烫染剂中的化学物质会损伤头发的角质层,破坏头发的结构,使头发变得干燥、易断、脱落,尤其是频繁烫染的男性脱发风险更高。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甲状腺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的男性,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稳定有助于改善脱发状况;长期压力大的男性需注重心理调节,可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营养不良的男性要调整饮食结构,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避免过度烫染头发,选择温和的洗护产品,减少对头发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