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压迫止血:拔牙后需用棉球轻咬创口30~40分钟以起到止血作用,若棉球渗血严重应及时告知医生。二、创口护理:1.24小时内禁止刷牙、漱口,防止血凝块脱落,引发出血或创口感染,可用清水轻轻含漱保持口腔清洁;2.避免用患侧咀嚼食物。三、饮食注意:1.拔牙后2小时可进食温凉、细软食物,如温牛奶、粥等,避免过热食物导致血管扩张加重出血,避免过硬食物刺激创口;2.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及吸烟、饮酒,这些行为易影响创口愈合。四、疼痛与肿胀处理:1.拔牙后可能出现疼痛,可在24小时内通过冷敷缓解,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面部相应部位,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左右,能减轻肿胀与疼痛;2.若疼痛明显不可自行服用止痛药物,应咨询医生。五、休息与活动:1.拔牙后需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低头弯腰等动作,防止血压升高引发出血;2.保证充足睡眠,利于创口恢复。六、特殊人群注意:1.孕妇:需在孕期4~6个月相对安全期拔牙,且要向医生说明孕期情况,因孕期激素变化等因素影响创口愈合;2.糖尿病患者:拔牙前需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状态,一般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8.88mmol/L以下,防止拔牙后感染;3.老年人:拔牙后要密切观察创口愈合情况,因老年人愈合能力相对较弱,若发现创口红肿、渗液等异常需及时就医。七、出血观察:密切留意唾液中出血情况,若持续有较多鲜血,需立即复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