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体状况评估
1.确保无急性感染症状,如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流涕,或口腔局部的急性炎症(牙龈红肿热痛明显),因为此时机体免疫力较低,拔牙易导致感染扩散,增加术后感染、干槽症等并发症风险,若存在此类情况需待病情控制后再考虑拔牙;
2.若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需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水平(一般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过高血压下拔牙可能引发心脑血管意外;若有心脏疾病,如安装心脏起搏器等情况,需提前告知医生,由心脏专科医生评估拔牙风险。
二、口腔清洁准备
1.拔牙前一天应认真刷牙,可选择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保证口腔各部位清洁,减少口腔内细菌数量,例如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
2.拔牙前可用淡盐水漱口,一般每次漱口含漱30秒左右,重复3-5次,通过漱口进一步清洁口腔,降低拔牙过程中细菌进入创口的概率。
三、饮食安排
1.拔牙前不宜空腹,应进食适量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保证身体有足够能量,因为拔牙过程会消耗体力,空腹可能导致低血糖等不适情况,影响拔牙操作及自身耐受;
2.避免进食过烫、过硬的食物,以免刺激口腔及牙龈,增加拔牙时的不适或损伤风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怀孕前3个月及后3个月一般不建议拔智齿,怀孕前3个月胚胎着床尚不稳定,拔牙可能因疼痛、紧张等刺激引发子宫收缩导致流产;怀孕后3个月拔牙可能因疼痛等因素诱发宫缩,导致早产,若必须拔智齿,需在怀孕4-6个月相对稳定期,经医生充分评估后谨慎进行;
2.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范围,一般空腹血糖≤8.8mmol/L,且无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时才可考虑拔牙,因为高血糖环境易导致术后创口感染,影响创口愈合,拔牙前需告知医生自身血糖控制情况;
3.老年人:需评估全身健康状况,如心肺功能等,若存在心肺功能不全,需提前由相关科室评估能否耐受拔牙操作,同时老年人拔牙前应保证充足休息,调整好身体状态。
五、药物携带与告知
1.若正在服用抗凝剂(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氯吡格雷等),需提前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药物类型及凝血功能情况评估拔牙风险及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例如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可能需要在拔牙前后调整用药剂量或采取其他止血措施;
2.若有长期服用的其他慢性病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等,需正常服用,不可因拔牙擅自停药,以免导致基础疾病控制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