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水肿是怎么回事

一、生理性脸水肿

1.睡前饮水过多:人体夜间代谢速率减缓,若睡前大量饮水,多余水分无法及时代谢排出,易在脸部积聚引发水肿,此情况晨起后经适当活动,随代谢逐渐恢复可自行消退,与个人夜间饮水习惯紧密相关,长期睡前大量饮水者更易出现。

2.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久站或长期低头等,会阻碍面部血液循环,致使局部血液淤积,进而引发水肿,通常通过改变姿势并适当活动后,血液循环恢复正常,水肿可缓解,此情况与职业性质(需长时间维持固定姿势工作)或不良生活习惯(长时间低头看电子设备等)有关。

二、病理性脸水肿

1.肾脏疾病

-肾小球肾炎:多由感染等因素诱发免疫反应,损伤肾小球,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水钠排出减少,引起水钠潴留,从而出现脸部水肿,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常伴随蛋白尿、血尿等症状,与机体免疫异常攻击肾小球相关。

-肾病综合征:因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显著增加,大量蛋白尿致血浆蛋白丢失,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渗出至组织间隙引发水肿,脸部水肿为常见表现之一,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与自身免疫紊乱等因素破坏肾小球滤过屏障有关。

2.心脏疾病

-右心衰竭:右心泵血功能减退,体循环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体液漏出进入组织间隙导致水肿,脸部水肿呈对称性且逐渐加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多有基础心脏病史(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因心脏无法有效将血液泵出,血液淤积于体循环。

3.肝脏疾病

-肝硬化:肝功能减退使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同时门静脉高压促使腹腔积液形成并可能向体表渗出,引发脸部水肿,常见于有长期酗酒、病毒性肝炎等病史者,肝脏结构与功能受损影响蛋白代谢及血液循环。

4.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致机体代谢率降低,黏液性物质在组织间隙积聚,引发黏液性水肿,脸部水肿常为非凹陷性,可伴有怕冷、乏力、反应迟钝等表现,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相对多见,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治疗等破坏甲状腺有关。

5.过敏反应

-接触花粉、化妆品等过敏原后,机体发生Ⅰ型超敏反应,释放组胺等介质,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至组织间隙,导致脸部水肿,可伴有瘙痒、皮疹等症状,过敏体质者更易发生,发病急,与接触过敏原种类及个体过敏状态相关。